鳳凰北斗 作品

第333章 成宣之治(第2頁)

用這一個辦法,否決把三楊列為紫閣功臣。

同時,還有加強成祖地位、穩固燕王一系繼承權的用意。

畢竟他是打算將宗室分封的,為了避免那些藩王有了封地後亂起心思,必須抬高成祖地位、強調現在的皇位屬於成祖後人。

群臣雖不知皇帝的用意,但是對建立成祖功臣廟,卻又不好反對。他們就是對靖難之役有看法,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公然說出,認為成祖和靖難功臣不對。

只是對三楊被列為成祖功臣,則提出了異議。

東閣大學士鄭以偉道:

“三楊雖為成祖效力,但是他們秉國,卻是宣德、正統之時。”

“把他們列為成祖功臣,似有不妥之處。”

三楊功勞再大,面對靖難功臣也是小字輩。他們進入成祖功臣廟,就只能排在後面了。

說不定連張輔的位次,都要高於他們。

朱由檢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不希望人們推崇三楊、以這三個人為榜樣,所以道:

“仁宣之治,上承成祖。”

“而且仁宗當國不過九月,他的功績,更多的是在監國時立下的。”

“所以仁宣之治,更應該稱為成宣之治。”

“這是太祖治世後,大明的又一個治世。”

“三楊和胡濙、張輔等人,都是成宣之治的功臣!”

藉著談論功臣的機會,把大明文臣推崇的仁宣之治,改為成宣之治。進一步加強成祖的地位,改變成祖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

群臣聽著皇帝的這些話,感覺像吃了蒼蠅一般。因為他們對太祖成祖,那是十分不待見。

仁宗、宣宗這樣的好皇帝,怎麼能和成祖連在一起呢?

成祖閒著沒事就去北伐,把天下搞得混亂不堪,仁宗、宣宗停止用兵,與民休息,怎麼能和成祖一樣呢?

當今皇帝把成祖、仁宗、宣宗連在一起,讓他們極為不適。

朱由檢其實也不適,因為他不認為,仁宗、宣宗的功績,能比得上成祖。

這兩個皇帝不修武備,導致交趾丟失、麓川興起、蒙古復甦他們遺留下來的禍患,在正統年間爆發,引發土木堡之變。大明蒸蒸日上的勢頭,就此戛然而止。所以朱由檢從不認為,仁宗、宣宗能比得上成祖。

無奈大明的文人推崇仁宣,對太祖成祖看不上,朱由檢只能把成祖和仁宗、宣宗連在一起,塑造出“成宣之治”。

為了加強這個概念,朱由檢道:

“鄭和七下西洋,皆在成祖、宣宗之時。”

“其時萬國來朝,大明所知各國,莫不臣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