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番外:朝鮮國相洪承疇(第2頁)

 洪承疇面色嚴肅,說道:

 “怎麼就是捨棄了?”

 “只是分封出去,仍是大王封臣。”

 “再說了,會寧所在的原鐵嶺衛一帶,本就是成祖賜給你們的。”

 “你們現在拿那裡和建虜通商,大明就是收回去,你又有何話說?”

 大明和朝鮮的邊界,原本在徒門河、也就是朝鮮所稱的豆滿江以南。後來因為李成桂還算恭順,太祖朱元璋把鐵嶺衛內遷到遼東。

 永樂年間的時候,朝鮮又請求把鴨綠江和豆滿江以南的地方劃給他們。成祖答應了這個請求,認為這塊荒地給女真部落還是給朝鮮都一樣,都是屬於大明,豆滿江以南因此劃歸朝鮮。

 如今,洪承疇翻出這段舊事,以朝鮮在會寧和建虜通商為由,威脅要收回這塊地。

 會不會真的收回不好說,但是洪承疇的態度,著實嚇到了李倧。

 讓他急忙解釋,朝鮮沒有和建虜私通的意思,只是打不過建虜,只能被其威逼。

 話題又繞回來了,洪承疇道:

 “朝鮮軍民,並非打不過建虜。”

 “只是一些官員,沒有敢戰之心。”

 “崔孝一、鄭鳳壽等義兵首領,皆是敢戰之士。”

 “若有能征善戰的將帥統領,必能抵擋建虜。”

 “大王好好想想,是自家的世代富貴要緊,還是清川江以北殘破的荒地要緊。”

 “洪某在朝鮮的時間很長,會盯著大王和建虜的往來。”

 向朝鮮國王行禮告退,告辭走了出去。

 他知道,這樣的大事,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談妥的。其間必然有各種爭奪,還需要朝廷首肯。

 洪承疇離開之後,李倧就想召集朝鮮群臣,商議洪承疇提出的事情。

 但是想到洪承疇的分封提議,他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因為他覺得把清川江以北分封,絕對會有很多大臣甚至宗室贊同。

 他們會以光海君為榜樣,贊同大明的分封提議。

 想到這裡,李倧就有些痛恨,之前對光海君被封這件事考慮不夠,留下這麼大的隱患。

 有了光海君這個例子,那些有野心的宗室和臣子,都會建議他同意大明使者的分封提議。

 這讓他急得團團轉,卻又沒有辦法——

 推恩令作為千古第一陽謀,哪裡能讓人輕易想出破解方法。

 掌握名分大義的宗主國,能夠輕易用這個計策,挑動藩屬國人心。

 洪承疇也有這個認識,所以他來到朝鮮後,很快亮明瞭目的。

 而且在和朝鮮國王分開後,把兩人之間的談話,安排人散播出去。

 一時間,朝鮮很多人士,都知道了大明有意讓朝鮮國王分封,把清川江以北的荒地分給有功臣子,讓他們抵禦建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