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414章 陝西救災(第3頁)

 

這些人被抓獲之後,有人命的被明正典刑,剩下的則派去工地,負責危險地段。

 

這讓修渠的工程順利許多,也減少了民眾損失。

 

宋應星在這種情況下,終於離開關中,前往延綏一帶

 

他是作為皇帝指派給徐光啟的代表,來陝西考察農田水利的。

 

因為對水利工程很精通,被沈自彰留下來規劃水渠,建造筒車等灌溉工具。

 

如今陝西的修渠工程終於展開,不需要他再規劃,他也因此騰出手來,奉皇帝的命令,去延安考察煉油,嘗試用重油冶煉。

 

宋應星抵達延安的時候,這邊煉油的工匠,已經按皇帝的提點,用蒸餾法從石油中分離出多種油料。並且在試驗之後,確定了皇帝所說的煤油等品種。

 

看著用煤油製作的油燈,宋應星發現這種油果然很適合點燈,燃燒的亮度非常足,而且火焰穩定、不冒黑煙、不結燈花,也沒有明顯異味。這讓他很是感嘆道:

 

“沈夢溪說得不錯,此物果然會大行於世。”

 

“有了煤油以後,人們點燈就不需要消耗膏脂菜油了。”

 

“我會向陛下建議,在延安多開採石油。”

 

用煤油點燈的越多,用動物油和植物油的就越少,這些油脂以後能用於食物,而非白白燒掉。

 

宋應星肯定了這些工匠的工作,又提點他們去四川尋找開採井鹽的工匠,開採埋藏在深處的石油。

 

甚至還提到了四川的火井,認為可以在開採石油時,利用地下冒出的天然氣,用於原油蒸餾。

 

大明的石油工業,也因此吸收了井鹽技術,掌握了深達千米的鑽井技術,用於開採原油。

 

提出各種建議之後,宋應星沒有忘記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按皇帝的吩咐,摸索重油鍊鐵。

 

陝北這個地方,是沒有什麼好鐵礦的,距離最近的鐵冶所,在山西交城一帶。

 

所以宋應星帶了分餾出來的重油、柴油等品類,運往山西交城。

 

交城屬於太原府,也在陝北通往太原的驛道上。宋應星一路沿著驛道而行,發現雖然朝廷組織的大規模移民已經結束,但是仍然有很多災民,在沿著驛道逃荒。

 

路上的驛站也在救濟,指點這些災民前往滄州。還有一些官員,負責維持秩序。

 

非常巧合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宋應昇,如今正在奉張夢鯨的命令考察驛道,和太僕寺官員一起規劃延滄公路。

 

按照皇帝的命令,延滄公路要儘量裁彎取直,縮短災民的遷徙路程,方便運輸糧食。

 

因此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把一些原本不通路的地方,開闢出新的通道。

 

這件事太僕寺最為熱切,因為京津公路的效益,如今非常顯著。太僕寺收取的養路費,那是節節攀升。

 

延滄公路上災民遷徙雖然不收費,但他們需要在修路時做工。而且公路上有商人運送貨物時,太僕寺同樣能收取費用。

 

現在,太僕寺就準備把這條公路,修成陝西、山西、北直隸三省的大通道。

 

得知宋應星要去交城試驗重油鍊鐵後,太僕寺官員高興地道:

 

“鍊鐵好啊!”

 

“最好能煉出適合製造混凝土的鋼筋。”

 

“水泥混凝土可結實了,用來修路最好!”

 

“你們多煉些鋼鐵,我們太僕寺能全包。”

 

公路修建一開始,對建材的需求量很大。

 

太僕寺在掌握水泥的用法後,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用水泥鋪裝路面,而是按皇帝的提點,摸索竹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

 

最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鋼筋混凝土最好用。只是鋼鐵的價格比較高,產量也供不上。

 

所以他們迫切地需要更多鋼鐵,用於鋪裝路面。甚至按皇帝說的,修建鋼筋混凝土橋。

 

宋應星聽到這些官員所言,對自己此行的任務,又多了些信心。

 

用重油冶煉的鋼鐵,即使達不到火銃所用的優質鋼材要求,至少也能夠用於製作混凝土。這樣他的任務,就不會完全無功。

 

當然,他更期待的,還是用重油冶煉出優質鋼材。這樣就能夠造出更多的火銃,用於平定建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