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樞密院機構和編制(第2頁)
所以他對京營的編制基本沒有大動,只是加上數字番號。延續原有的辦法,對京營進行整訓。
這樣雖然不能讓京營脫胎換骨,戰力至少不會降。避免大改編制,短期內戰力喪失。
李邦華聽到之後,心中已經有了底。知道皇帝暫時沒有按巡捕營那樣對京營大改的想法,只是讓他整訓。
袁可立這時又詢問道:
“邊軍和京軍如此,地方衛所又如何編制?”
“還有各地督撫的標營,應該要如何編?”
朱由檢對此早有全盤考慮,回應道:
“依朕之見,衛所體系和邊防體系要明確。”
“如今九邊各鎮,基本是總兵鎮守、副總兵協守,還有分守、守備。”
“這是總兵鎮守體系,是邊軍常用的編制。”
“衛所則早已成為兵源,指揮、千戶這樣的衛所軍官,才能在鎮守體系當把總。”
“以後朕就明確,衛所主要是提供兵源,兼有守衛地方責任。”
“衛所的軍官、軍士、軍戶需要服役的,編入地方防衛軍。”
“防衛軍和邊軍一樣,按總兵鎮守體系任命官職,以後統稱為邊防軍,由邊防部訓練管理。”
說著,他轉向兵部右侍郎秦士文,任命道:
“邊防部部長,由兵部右侍郎秦士文署理,加從二品樞密同僉銜。”
“下設訓練司、步兵司、騎兵司、炮兵司、車兵司、工兵司等機構,負責各兵種訓練管理。”
然後又向一眾樞密大臣道:
“以後地方都司,要和兵備道等護軍機構合併,統一稱為都護司,或者都護使司。”
“都護使和布政使、按察使級別相同,統一定為正三品。”
“衛所由都護司管轄,下設衛所廳、兵備廳等機構。”
“原都司和兵備道的官吏,改為都護司官吏。”
“地方衛所由都護司管理,從衛所選拔的防衛軍,由兵備道、守備區協同將領管理。”
“督撫下屬的標營,按邊防軍管理。”
“下屬旅或者營,由旅將、參將統率。”
這個決定說出,朝堂上的樞密院官員,都是一陣興奮。
都司的職權雖然早就被架空了,但它到底是地方三司之一,還有對衛所的管轄權。
如今皇帝把都司和兵備道合併,代表著文官的勢力,徹底深入衛所。原本在都司任職的武官,根本沒能力和和他們爭權力。
這件事情,在皇帝設立涿鹿守備區時他們就有預感。這也是很多文官,贊同設立樞密院的原因。
從此以後,樞密院和地方都護司,就徹底取代了原本的五軍都督府和地方都司體系。文官在經過不懈的努力後,終於把權力滲透到大明的方方面面。
朱由檢知道這個後果,但他更是清楚,如果不把都司和兵備道合併,都司就是個空架子。
還不如設立都護司,把實權重新抓回來。
這樣武將至少能夠進入都護司,在地方軍事上有一點說話的權力。
同時也收攏了衛所管轄權,讓那些世襲軍官,不能肆無忌憚地欺壓軍戶。
都護司設立之後,可以利用其掌握的軍事權力和布政司、按察司重建平衡,這是當前大明地方權力演變的必然。
朱由檢之前把一些兵備道改為護軍都尉,就是為成立都護司做準備。
這樣都護司任職的文官,會有文職軍官身份。把他們和其他文官區分開,不完全是鐵板一塊。
樞密院收到這個大禮包後,都是非常興奮。袁可立還有些冷靜,詢問道:
“都護司和都護府有什麼區別,還請陛下指示?”
朱由檢向他回應道:
“內地由三司管轄的省份,稱為都護司。”
“邊疆軍管的地方,則稱為都護府。可以獨立開府,設立政務署、廷尉署、衛尉署這三署,治軍的同時治民。”
“都護司以都護使為主官,都護府則以武將總兵為首。”
“如果設立相當於巡撫的護軍使,則以護軍使為首。”
這點文官都很滿意,因為現在所有的都護府,基本都設立了護軍使。
他們下定決心,以後要多設護軍使,不能讓都護府以武將為首。
至此,文職軍官的晉升體系也完全確定,可以從守備區的護軍校尉,升為兵備道的護軍都尉,再升為都護司的都護使,再升為邊疆都護府護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