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消失的畫家(第3頁)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了李逸風與一位名叫蘇晴的女子頻繁的通訊記錄。蘇晴是一位藝術評論家,兩人因為藝術理念的共鳴而相識。警方隨即找到了蘇晴,試圖從她那裡獲取更多線索。
蘇晴:“我和逸風確實很投緣,我們經常討論藝術,但我可以保證,我們的關係很純潔。最後一次見面時,他顯得非常焦慮,說他遇到了創作上的瓶頸,感覺自己被某種力量束縛,無法自由地表達內心。”
蘇晴的證詞讓警方意識到,李逸風的消失可能與他內心的掙扎有關。為了進一步瞭解李逸風的精神狀態,警方邀請了心理專家對他的畫作進行分析。
心理專家:“從畫作中可以看出,李逸風的內心世界非常複雜。那幅虛構的窗戶和花園,可能象徵著他渴望逃離現實,追求內心自由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衝突下,可能會導致精神壓力的加劇,甚至出現幻覺。”
隨著調查的推進,警方發現了一個關鍵線索:李逸風的銀行賬戶在消失的前一天,有一筆大額資金被轉移。這引起了警方的警覺,他們開始追蹤這筆資金的流向。
警方調查人員:“這筆資金最終流向了一個偏遠地區的慈善機構,而這個慈善機構的負責人是……蘇晴!”
這個發現讓案件的走向再次發生了變化。警方決定再次詢問蘇晴,以瞭解她與這筆資金的關係。
蘇晴:“那筆錢是逸風自願捐贈的,他說他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幫助那些需要藝術教育的孩子。他希望我能幫他完成這個心願。”
隨著真相的逐漸浮出水面,李逸風的消失似乎與他內心的掙扎、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緊密相關。最終,警方在一處偏遠的藝術工作坊找到了李逸風,他正在那裡默默地創作,遠離了外界的紛擾。
李逸風:“我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來重新找回自己。在這裡,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也找到了新的創作靈感。”
李逸風的歸來,為小鎮帶來了久違的平靜。而他消失的真相,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故事,提醒著每一個人,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充滿了挑戰,但只要心中有光,就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