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還得有好口碑(第2頁)

 喬寶珠心想,進來快一個小時了,總算問到了點子上。

 接下來事情進展的很快,孫繼剛就小作坊的細節,問了喬寶珠許多問題。

 喬寶珠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解釋給孫繼剛聽,包括自己目前準備購買四臺縫紉機,如何做衣服都說了出來。

 “啊,你還要買縫紉機啊?四臺縫紉機可老貴了,寶珠,你有那麼多錢嗎?”

 孫繼紅確實如她二哥所想,腦子裡空空的,全憑一腔熱血就決定要做生意。

 其他的一概不問,一概不想。

 “縫紉機的錢,我還是有的。另外就是布料的問題,這個就得請二哥幫忙介紹一家靠譜的紡織廠。如果布料能夠從廠家進貨,將材料成本轉到人工工資上,利潤不就出來了。”

 孫繼剛點了點頭:“縫紉機的事交給我,今天就能交給你。紡織廠那邊,不用你操心,我們供銷社進貨量很大。來貨的時候,勻給你還是很輕鬆的。”

 喬寶珠並沒有接受孫繼剛的好意。

 “二哥,我跟繼紅過來找你,並不是想從你這裡佔便宜的。我們是想把生意一點一點的做大做強,總讓你幫忙,不是長久之計。”

 喬寶珠雖然沒有在供銷社做過事,卻也猜的出來孫繼剛嘴裡的那個‘勻’是個什麼做法。

 自打她在農場食堂做了庫管之後,喬寶珠就明白了為啥有些人寧可做供銷社的售貨員也不願意進公社當幹部。

 不管是食堂還是供銷社,每一批貨物入庫之前都要清點數量。一般來講,到貨數量一定會比訂貨數量多一些。

 比如食堂來了一車大白菜,交貨單上寫的是一千噸大白菜,但實際上來的是一千一百噸大白菜。

 多出來的這一百噸白菜,往往就被食堂經理、會計、庫管分了。

 供銷社也一樣,孫繼紅為啥手頭這麼闊綽?

 賬面上寫的是100件的確良襯衫,實際上到手103件甚至105件。再上報有三五件瑕疵、三五件損耗,這五七八件的確良襯衫就歸售貨員自己所有。

 轉手拿到外面賣,掙的錢全進了售貨員腰包。

 供銷社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最耀眼的國民金字招牌,在改革開放之後,被市場經濟衝擊最嚴重,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家接著一家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