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20 作品

布列塔尼帝國史(第2頁)

 於是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前提下,布列塔尼亞各大城市裡自然出現了大商人(資本家)和僱工(無產階級)這種新興階級。

 但和舊大陸各國類似,在技術發展緩慢外加禁止私自對外貿易的政策壓制下,帝國的經濟被限制在了十分狹小的市場之中,使得迅猛發展的經濟與落後的封建政府體制之間在1789年大革命後又一次成為了帝國內部巨大的矛盾。

 社會無法創造更多的財富,財富也無法得到有效分配,加之那幾年帝國境內災害頻發、拉普拉塔礦山枯竭以及印第安和黑人奴隸幾乎消耗殆盡,最後的結果就是全社會尤其是不事生產但又酷愛享受高檔生活的騎士階層變得負債累累。連帶帝國政府從20世紀30年代出現財政赤字,並在後來愈演愈烈。

 然而騎士階層又是帝國統治的基礎,因而從中央到各地總督都在想方設法地幫底下的騎士賴賬。

 據統計,帝國建立建立兩百年不到,因賴賬而破產的騎士就多達一千多人。而這個情況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進一步惡化,帝國先是下令政府不再受理債務問題的糾紛,後因商人們的強烈反對被迫取消了這條政策,後來又兩度以政府信譽為代價要求騎士債務一筆勾銷。

 這樣的命令無論對商業還是政府威信造成的打擊都是巨大的,同時在和政府的對抗過程中,商人們也漸漸聯合起來,形成了對騎士階層有一定反制力量的強大組織。

 整個20世紀,帝國就在皇室貴族、騎士和商人三方博弈中度過。

 當然這種情況下,帝國也不是沒有想要改革的人。

 從十九世紀末到尤菲米婭這大約150年間,為了應對嚴重的財政危機,帝國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而且每次改革的內容都與上一次的改革正好對立,是對之前政策的否定。三次經濟寬鬆政策,三次經濟緊縮政策,大約每隔二十多年日本社會就會經歷經濟政策的180度大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