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20 作品

側翼殺出的援兵

巴莉亞拒絕分兵這件事從後來看影響十分深遠,甚至後世很多人人為波蘭在eu地位下降都和這個有關,所以紛紛詰難這位的固執。

 

不過根據魯魯修後來撰寫的軍事著作《機甲戰》中,他卻認為即便是此前巴莉亞被說服,按照安娜最初的的建議,命令右翼全軍朝著波茲南的炮聲前進,那麼她們也很難及時趕到戰場。從德意志諾蘭地區到波茲南,是必須要渡過勒代河的,而且只能在穆思捷穿過北邊的橋樑,趕到波茲南他需要前進整整一百多公里(注:諾蘭與波茲南的直線距離要近得多,所以巴莉亞軍能聽到炮聲,卻無法在拖曳重炮和輜重的情況下及時救援)。

 

“一支如巴莉亞所率軍隊這般規模的部隊,在當時那種環境下以最快速度行軍,平均時速大概為2公里,倘若巴莉亞1200下令從瓦蘭出發,那麼到達波茲南至少也是將近夜裡900了,對戰鬥不會有任何影響。可以說,巴莉亞之軍的無能為力,乃至夏洛特最終出現在戰場,都要歸罪於蕾拉瑪露卡爾16日夜間那道“17日凌晨再追擊敵軍”的決定。但巴莉亞這種毫無主動性,完全循規蹈矩的指揮手法,與其說他像個軍人,不如說她更像個官僚。”

 

但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蕾拉是一位太優秀的統帥,優秀到幾乎成了eu軍將領的神明,再加上某些人冒充神明的胡亂宣傳,這樣完全不利於指揮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