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20 作品

信念的可怕之處(第2頁)

 

抱著這樣的心態,米蕾逃出教團後回到十一區,她的父親阿什福德家族也不會讓她去新宿貧民區這種地方到處閒逛。

 

於是在米蕾心中的帝國就是這樣的,“帝國在仁慈的銷魯魯皇帝和善良的vv主教帶領下,兄友弟恭宗室和睦相處,整個國家到處鶯歌燕舞,那些恐怖分子?都是酒鬼和各種各樣的精神病患者。”

 

你說魯路修和娜娜莉?那是個意外啦,而且從魯路修後來的行為看,老皇帝是多麼的英明!

 

大家不要笑,歷史上這種情況並不少的。

 

比如我心中已經認定要做一件事情之後,我總是能尋找到更有利於我的信息,以至於我可能遲遲不願意面對自己已經犯下的錯誤,也不願意聽那些反對我的聲音。中國有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人為什麼會在缺乏自己的經驗證據,或者完全沒有這種經驗證據的情況下,對某些話深信不疑,以為就是真理呢?心理學家往往將此歸咎於人的“輕信”,但社會學家則認為這是因為“偏執”。

 

二者都有道理,並不互相排斥,因為“輕信”是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就輕易相信,而“偏執”則是一旦相信了,便再難改變想法。

 

20世紀奧地利作家穆齊爾曾語帶諷刺地說:“真理的聲音裡存在著一股可疑的暗流。”

 

也就是說,真理的大門一直是向證偽敞開著的。但是,對於既輕信又偏執的人,這扇門是關著的。而且,外面的人越叫他打開這門,他就會把門關得越緊。

 

世界知名的社會學家彼得·伯格和安東·澤德瓦爾德在他們合著的《疑之頌》裡講了一件越叫開門、門關得越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