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有持念者
一座傳承數百年的禪院,一夜之間就空了。
若不是怕一場大火會可能會牽連附近山居,太子李持念真沒準就一把火將這禪院也燒成灰。
沒燒,不代表太子就這麼放過了禪院。
兩天之後,駐守在二百里外的一支戰兵隊伍接到本屬大將軍的命令上山。
一千二百名戰兵以急行軍到了棲山禪院,奉命在半個月之內將這座禪院拆成一片空地。
除了碑林之外,所有建築都拆了,運到山下分給百姓,或由百姓任意取之。
百姓們大為震驚,有人上前詢問這是怎麼了。
得到的回答是禪院裡的僧人全都已經西去,禪院空了,大和尚臨走之前說,願意將禪院拆了,草木磚石,皆贈予百姓。
百姓們聽說棲山禪院的人全都西去也就釋然,哪想到他們認為的西去和西去不是一回事。
得了這麼多東西,山下的村民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少人修了新房。
尤其是村中那些積貧之戶,戰兵還將磚木直接運送過去幫忙翻蓋。
一時之間百姓們又是誇大和尚們心善,又是誇戰兵好。
拆了一座寺廟,山下幾個村子的貧弱人家都得以翻修。
剩下的,還能修一座學堂出來。
又是功德無量。
在歡呼的人群后邊,揹著一個巨大行囊的李持念默默轉身離去。
殺光禪院裡的人挫骨揚灰,拆掉禪院分發磚石,這是他們當世作孽所得的報應。
留下碑林,那是歷代高僧積攢下來的功德,與當世無關。
這位習慣了獨行的太子殿下,從這一天開始又消失了,只要他不願意露面,就沒人能找到他在何處。
蜀中多山寨,原本就多,到了楚國末年天下大亂,很多人進山避禍深居不出的就更多了。
有些高門大戶家財萬貫的,為了自保也躲進山裡,耗費巨資在山中修建堡壘,僱了許多護院在山中過逍遙快活的日子。
蜀中山寨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綵衣族的十三寨、東山族的七進山門、居野山莊的樓城、世代守著一口古鹽井的金雀鎮這四個地方。
其中和大寧朝廷關係最近的是綵衣族十三寨以及金雀鎮。
和朝廷關係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的是居野山莊。
地理位置最險惡,最易守難攻,所以素來猖狂不管是楚還是寧都不放在眼裡的東山族七進山門。
顧名思義,七進山門是有上下七座山寨組成,從低到高有七座山門,這地方不是兵多就能隨便打進來的。
楚時候七進山門因為作惡太重,地方官府請求朝廷調撥府兵圍剿。
一位大將軍親自率領一萬府兵前來,結果走到半路軍心都快散了。
古人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大部隊行軍走在這崎嶇難行的地方,仗還沒打,已有上百人墜崖而死,另有數百人夜宿的時候死於毒瘴。
這一萬府兵斷斷續續走了二十幾天總算到了山下,抬頭一看,連那位身經百戰的府兵大將軍都嘬了牙花子。
實在不好打。
要想進山,先要過一條山中大河,河水從山高處傾瀉下來,水勢極猛。
七進山門的人修建了一條鎖鏈橋,他們出山的時候就在鎖鏈橋上鋪好板子,回來後就把板子拆了,只剩下那幾條搖搖晃晃的鎖鏈。
七進山門的人習慣了,他們原本就久居深山,走山路也好,攀爬也罷,都是家常便飯一樣的事。
而楚國府兵雖然善戰,到了這卻連用武之地都沒有。
他們就算也砍伐樹木做成板子撲在鎖鏈橋上,只說那搖搖晃晃的橋身就讓他們心驚膽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