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二十七章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第2頁)


 有些比較能打、威望很高的大公,可以擔任的長一些,話語權也相對比較大。但如果只是一般水平的大公,甚至得依靠簽訂合同,來確保自己的合法權力。


 在外交上,由於緊鄰波羅的海,諾夫哥羅德與漢薩同盟關係密切,是同盟的重要成員。同盟商人在東歐最大的商站,就位於這裡。各方經常進行基於共同商業利益的合作,所以十分熟絡。


 可以說,無論制度、國家關係還是文化上,這裡都更接近西北歐,而不是大陸腹地的其他羅斯國家。


 和大汗的鐵桿狗腿子莫斯科相比,這兩個國家,幾乎代表了羅斯人截然不同的兩個反面。


 他倆的矛盾,也一直延續到了很久之後。


 在郭康的世界,諾夫哥羅德最終因為軍事失敗被莫斯科征服,但“向歐洲”還是“向蒙古”的分歧始終沒有消失,而是長期紮根在羅斯文明的核心之中。直到他生活的時代,這兩種趨向帶來的撕裂感,依然困擾著羅斯人。


 諾夫哥羅德與莫斯科,繼任者聖彼得堡與莫斯科,皇帝與沙皇,歐洲與亞洲,西化與本土……這些成對的概念與象徵,讓羅斯文化呈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特色。


 當然,在這個時代,諾夫哥羅德的商人大概率不會把莫斯科土地主當自己人。


 實際上,諾夫哥羅德就是制衡莫斯科的重要力量。汗廷對於中部各國缺乏控制力量,但在最北的諾夫哥羅德,自從南北戰爭之後,反而一直派駐了總督和軍隊。


 因為在當地人看來,只要不耽誤他們做生意賺錢,誰來管軍隊都差不多。所謂總督,不過就是原來大公的替代者。


 商業發達的副作用,是水陸盜匪多如牛毛,每年共和國都要投入大量錢財,招募傭兵護送商隊,掃除匪徒。再加上西南的立陶宛和東南的莫斯科都覬覦共和國的財富,必要的安保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很可能落得個有命賺錢、沒命花錢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