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一章 雙面神神廟(第2頁)

   然而,等到真正開始練兵的時候,情況卻不一樣了。

   塞爾維亞的農夫,負擔非常重。按照當地的《杜尚法典》,級別最高、負擔最輕的領民,也要每年給領主提供一百多天的勞役地租,還不算其他的賦稅徭役之類——而這已經是杜尚大王把各種私設的離譜地租,進行規範化之後的結果了。在當時的東歐,都屬於值得稱讚的。

   在這種情況下,領主們的“軍府士兵”,根本沒有條件去進行訓練。

   羅馬軍事顧問們建議,要麼乾脆直接放棄這個打算,反正現在塞爾維亞騎士階層的戰鬥力也不錯,夠用了;要麼就降低領民的負擔,別想著再撈更多了。不可能二者都滿足的。

   他們說,在紫帳汗國的各軍府,就沒有領主的地租,因為莊園的地就不是租來的。

   人頭稅也不存在,因為這玩意兒就是他們當初,給軍戶買裝備的那些“湊份子錢”,屬於兵役大體系的一部分。

   後來汗廷有了錢,這些裝備不需要自己湊了,但莊園公民也從軍戶服役變成了人人服役。武庫只能提供長兵、甲冑之類,很多小玩意兒還得自己買,所以也就沒有再另行徵收。

   另一個大頭,教會稅,也不存在。實際上,汗廷始終沒能理解,為什麼不去燒香的時候,還得給廟裡香火錢。

   其他地方的教會,承擔了教化和管理基層民眾的義務,所以確實需要經費支持。但在紫帳汗國,教育和基層管理,都是汗廷自己組織人去做的。因此,這裡的教會也沒有稅收特權。

   相反,在汗廷意識裡,教會這東西應該是撈錢用的。尤其是控制了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之後,汗廷藉助正教教會的權威,經常派人到控制區外出差,四處表演神術,試圖號召外國教友捐錢。

   可惜,正教的影響範圍實在太小,至今也沒能提供足夠的收入。

   這樣一來,莊園公民的負擔,就只有兵役和田稅了。

   而且,先汗伯顏帖木兒當年確立祭祀的時候,接受了眾人的提議,建造了一座神廟,供奉神祖羅慕路斯·成吉努斯。

   由於對這邊的複合神不太理解,在造像的時候,他們採納了郭蓋的建議,模仿“黃帝四面”,雕刻一個雙面神像,用最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個神像,體現了紫帳汗國的兩個文明元素,以及文化上的雙面性:一面是戰爭,另一面也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