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三原則
<!--go-->
聽到郭康的勸告,小讓娜一言不發,朱文奎卻很有興趣。
“那你們現在能理解其他文明麼?”他好奇地問:“畢竟你們也待了這麼長時間,兩頭都接觸過,應該有相互‘翻譯’的經驗吧。”
“我們其實也經常理解不了。”郭康苦笑道:“我們當初上學的時候,既要學塞里斯史,也要學羅馬史和近代歐洲史。結果大家經常吐槽,這三門課根本不該並列的。近代歐洲史太薄了……”
“歐洲史?你們自己編的教材吧。”讓娜公主問。
“對啊,這東西可花了不少功夫。”郭康感慨道:“我叔祖當年主持編這本書,專門留下囑咐,說今後要每隔五年就審核一次,十年就更換一次。一定要記住這只是個大綱,而且很可能還有不少錯誤。”
“這是為什麼?”讓娜公主有些奇怪。
“因為資料太複雜了,而且可信度也值得懷疑。”看過這本書的小讓娜主動解釋道:“很多歷史資料,就是各地教會的記錄,並沒有塞里斯那種明確的官方史書作為大綱。這是很要命的。”
“官方史書雖然內容不見得都可信,但它提供了一整個框架,整體上的時間表、事件順序和人物年代,都是可以確定的。就算有一些功績被誇大,有一些事件被貶低,對於整體脈絡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我們這邊麻煩的就是這點。”她搖頭說:“真要論史料本身,其實也不少。畢竟各個教會都得從事統計教籍、核算稅收之類的工作。哪怕是鄉間的修道院,長期以來都積累了大量的記錄。”
“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記錄沒法串起來。就像只有一堆珍珠,卻少了那條絲線。”她比喻道:“這種情況下,想編寫通史,就得自己從頭開始尋找資料,再考證它們之間的聯繫。這就麻煩太多了。”
“是這樣。”郭康贊同道:“更困難的是,這些資料還存在於不同地方。比如想寫一個地方的歷史,就只能去當地搜尋記錄。運氣好的話,當地教士可能已經寫了一些編年史著作,但這些書也都是區域性的,對於其他地方,可能根本不關心。大家的記錄,也不一定能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