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是韓國人(下)
這個思路,是承認自己是夷狄,但表明夷狄也是人,不應該被區別對待,也就是剝離了夷狄的貶義意向。而要求別人不貶低夷狄,當然自己也得這麼做,因此雍正還專門說,今後大家可以隨便用夷狄這個詞,不用忌諱。
問題是,清朝宮廷確實一直都非常忌諱這些稱呼。人家說個相關的字,他們都受不了。這樣一來,無異於自己都在承認夷狄是罵人的。
同樣,時人都認為,清朝得天下的過程非常殘暴,和德行沒什麼關係,反而屬於禽獸行為。雍正試圖進行辯解,但他也無法解釋清朝當年的各種行徑。不僅如此,雍正本人還特別熱衷於跟人辯經對線,洗不白也不放棄,天天和人大聲討論自己祖上是不是禽獸……
這麼折騰一通下來,還不如不去說呢。
而且,相對而言,這些已經不是根本性的問題了:雖然不好解釋,但本質上是具體行為導致的過錯。在這之外,這個理論,還有個基礎上的漏洞。
清朝首先是個世襲的王朝,而在東方,所有王朝都得面臨一個問題:要同時證明,自己起家建立新朝是合理的;別人現在再起家建立新朝,又是不合理的。這實際上是個自相矛盾的問題,連漢朝當初都無法很好解釋。
明朝的解釋法,是借用了“驅逐韃虜”作為理由,這個大義名分,朱元璋當時有,但反對明朝的人卻不一定有。因此,巧妙地用這個差別,回答了自相矛盾的合法性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有沒有接受元朝詔安,都顯得那麼重要。正常來說,這應該不算個大問題,但在這種合法性論述下,就很要緊了。
而清朝不但沒有這種可利用的條件,還反過來,自己就是作為蠻夷被人抨擊的。它必須更加認真地論述自己當初不是作為逆臣賊子在造反,否則大家更要有學有樣了。
因此,歷代王朝,幾乎都要貶低同時代其他造反的人,這也是合法性論述的一部分。雖然顯得翻臉不認人,但為了迎合傳統,拉攏士大夫的支持,不這樣也不行。
比如明朝,就在官修的《元史》裡指責紅巾軍是“賊”。而且,由於編纂過於倉促,沒有仔細審查,有時候會把朱元璋所在的紅巾軍也一起叫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