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郭破奴偷襲!大意了,沒有閃(上)(第3頁)
由於本土不適合種植棉花,英國的棉花原料就是基本都依賴進口。到1801年,已經達到每年5600萬磅。不過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美國。而另一個大產區,也就是印度的棉花,主要是出口清朝的。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廣東海關平均每年,就要從印度進口棉花約2700萬斤(約3600萬磅)。到了1831-1833年,每年進口的印度棉花總量,上升到4300萬斤(5700多萬磅)。有段時間,印度到廣東的棉花貿易量,甚至一度已經超過了英美棉花貿易量。只不過美國的棉花種植……大概是有種族天賦吧。所以最後才反超了印度。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海關管制被迫放鬆,一些機制棉紗銷往中國,提供了廉價的替代品,壓低了棉布的成本。江南地區一些從事紡紗的女工,也開始轉向織布,使得行業進一步發展,進口棉布也遭到了打擊。
1845-1855年的10年間,英國出口給中國的棉紗,由260萬鎊上升到290萬鎊,增幅不到10%,而進口英國棉布則由310萬匹下降到了200萬匹,減少30%
由於技術提高和原料充足,江南婦女的工作更加職業化。到1860年,織婦每年從事紡織工作的平均時間,已經增長到了265天——同樣對比後世,在公社和大躍進時期,農村婦女參加農田勞動,一年工作時間是約250天。
從這個時間就能看出來,“職業化”的發展程度。
太平天國之後,由於江南地區遭到反覆屠殺,紡織業受到了打擊。但直到1880~1890年代,依然有很強的生命力。這時候的高端布料還在出口英國,民間紡織也依然在進行。
19世紀末,常熟農村織婦每年平均紡織時間依然有168天;20世紀初,江南農村織婦平均工作時間達到每年180天;在比較繁華的上海近郊,依然能達到每年200天。
所以,在古代環境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是不是會碰到上限。這還早著呢……
(本章完)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廣東海關平均每年,就要從印度進口棉花約2700萬斤(約3600萬磅)。到了1831-1833年,每年進口的印度棉花總量,上升到4300萬斤(5700多萬磅)。有段時間,印度到廣東的棉花貿易量,甚至一度已經超過了英美棉花貿易量。只不過美國的棉花種植……大概是有種族天賦吧。所以最後才反超了印度。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海關管制被迫放鬆,一些機制棉紗銷往中國,提供了廉價的替代品,壓低了棉布的成本。江南地區一些從事紡紗的女工,也開始轉向織布,使得行業進一步發展,進口棉布也遭到了打擊。
1845-1855年的10年間,英國出口給中國的棉紗,由260萬鎊上升到290萬鎊,增幅不到10%,而進口英國棉布則由310萬匹下降到了200萬匹,減少30%
由於技術提高和原料充足,江南婦女的工作更加職業化。到1860年,織婦每年從事紡織工作的平均時間,已經增長到了265天——同樣對比後世,在公社和大躍進時期,農村婦女參加農田勞動,一年工作時間是約250天。
從這個時間就能看出來,“職業化”的發展程度。
太平天國之後,由於江南地區遭到反覆屠殺,紡織業受到了打擊。但直到1880~1890年代,依然有很強的生命力。這時候的高端布料還在出口英國,民間紡織也依然在進行。
19世紀末,常熟農村織婦每年平均紡織時間依然有168天;20世紀初,江南農村織婦平均工作時間達到每年180天;在比較繁華的上海近郊,依然能達到每年200天。
所以,在古代環境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是不是會碰到上限。這還早著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