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四百一十章 英格蘭削藩四叔也失敗了(第2頁)

 前者給英格蘭普通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14世紀後期,甚至出現了遍佈全國的造反——英格蘭農民都反了,經濟形勢惡化成了什麼樣,當然也就可想而知。

 後者則讓王國背上了鉅額債務,數量多到想認真還錢基本不可能。因此,國王們只能多次賴賬。

 意大利商人就深受其害。最早興起的幾家跨國大銀行,最後都被英格蘭坑慘了。為了維持對外戰爭,愛德華三世賴了巴爾迪銀行90萬弗洛林,賴了佩魯齊銀行60萬,導致這兩家當時最大的銀行先後破產。

 這些銀行的經營者,已經是最擅長和國王、貴族們打交道的商人了,但對方只要想賴賬,依然毫無辦法。因此,郭康能得到意大利商人的贊助,並不讓汗廷眾人感到意外,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有還款意願的貴族,都是十分稀缺的資源。人家天天跟著他,一點都不奇怪。

 而對英格蘭王國來說,賴賬其實並不是個好事。

 這一筆欠債賴掉了,不等於之後就沒事了。各種內外戰爭的消耗是驚人的,國王依然需要更多的財源。但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借錢給國王風險極大,想要吸引商人繼續給錢,就得開出更高的籌碼。

 因此,和極高風險對應的是,這種貸款的利率也極高。因為不能每次都賴賬,國王們往往把各種稅收直接抵押給商人,用作償還。在14世紀早期,意大利商人就幾乎壟斷了全國的關稅。後來,種種特權還被出售給了低地和漢薩商人,以此換取他們的財政支持。連倫敦市長的任命權,都早就被承包出去了。

 這種情況,讓貴族們都頗為不滿,覺得各種主權都快給國王賣一遍了。堂堂大英國,成了洋人的朝廷。在貴族和本國商人的支持下,之後的國王們才把這些權力漸漸收回——當然,這又極大得罪了在當地經營已久的漢薩商人和低地商人。他們轉向支持紫帳汗國,說白了也就是這些破事鬧的。

 所以到最後,英格蘭王國實際上已經陷入了難以擺脫的惡劣局面,無論國王們怎麼改變政策,都難以讓情況好轉。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通過戰爭和劫掠,補足這些巨大的缺口。總之,就是每場仗都得賺才行,否則國內很容易就會出問題。

 其實歷史上,在百年戰爭最後失敗之後,英格蘭王國內部也確實很快就崩潰了。

 慘烈的內戰中,60個大貴族世家斷絕了25個,男爵以上的貴族死亡超過半數,上千個小封建主在戰爭中滅亡,以至於戰後的一段時間被稱為“私生子封建制”——因為傳統封建貴族的嫡系都死得不夠用了。只不過現在,大家還想象不到,這種對於老貴族來說有些過於驚悚的事情罷了。

 現在,他們當然還沒淪落到如此地步,但英格蘭的執政者們,不難看到這些危險的信號。大家都十分清楚王國所處的危險境地。這個情況下,哪怕能儘量減少一些風險因素,也顯然是件值得重視的好事。

 至今,在新盎格利亞,還有一批叫“倫敦”、“約克”之類的聚居點。在紫帳汗國看來,這就是一種僑制郡縣。英格蘭人便以此為突破口,表示既然盎撒人還在想念家鄉,那雙方完全可以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