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八章 撥亂世,反諸正(第2頁)
“這是怎麼說?”郭破奴問。
“就是剛才說的那樣。保留著一定規模的有爵位老兵,對於提高戰鬥力,應該很有好處。”郭康說:“我們不止要培訓和維持一批軍官,也要培訓和維持一批軍士,擔任伍長、十夫長以上的職務。”
“培訓?”郭破奴又問:“培訓什麼?”
“基本的兵法規則,軍紀背後的原理……就是我今天講的這些,還有更專業的東西,都要教。”郭康說:“倒是不需要太深奧,但起碼要讓他們理解最基本的東西,可以給士兵轉述。”
“除了這種培訓,我們還需要定期討論和交流,獲取各支部隊中,老兵們積累起來的戰場經驗和技巧。然後,可以在冬營或者輪休的時候,舉辦短期的補充課程,把這些情況告訴大家。這樣,提升技術的效率就能高很多。”
“這樣的話……”郭破奴撓撓頭:“普通士兵還好,那些百戶和留用老兵,一個比一個固執,你準備讓誰去教他們?忙得過來麼?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同意這個想法……”
“沒事,這個本來就是為了‘速成’。”郭康對此倒是不怎麼糾結:“我們這夥人,哪能跟人家正經軍團比?無論底蘊還是兵源素質,肯定都是跟不上的。既然如此,我們開幾個特例,爭取儘快達到堪用的水平,大家也沒道理反對吧。”
“這倒是……”郭破奴想了想,感覺也確實是這樣。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裡,而在於怎麼選拔人手,給大家講道理。”郭康繼續說道:“我們的可靠人手還是太少了。羅斯地區這麼大,靠現在的人還是遠遠不夠。我們得儘快推行教育,訓練出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能實現這麼宏偉的目標。”
“至於現在,我想到的,是漢武帝的故事。”他告訴郭破奴:“據說,在和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收養了很多陣亡將士的子孫,作為自己的近衛,稱為‘羽林孤兒’。剛才,我看到好幾位拼命戰鬥,最後在我眼前陣亡的人。我想讓他們也去學校,接受教育。”
“我記得伊麗莎白太后就在做這種事情。不過她那邊都是被遺棄的女童,而且太后好像只注重教大家打架。”郭破奴撓撓頭,說:“這樣的話……那我們回去就提出申請,讓教會開辦學校,贊助這些人上學吧。這也算是報答他們的父兄了。”
“我們需要信念堅定,知識也足夠豐富的人。”郭康贊同道:“到時候你就知道,這樣的軍隊,在面對蠻族的時候,有多大的優勢了。”
“那都太遠了。”郭破奴小聲嘀咕道:“我倒更希望能儘快有些實證,證明伱這些想法是對的。”
“這還需要將來證明?看過去就知道了。”郭康不以為然:“你看看羅馬的軍制變化,就能明白了。軍隊發展的歷史,也是兵源逐步向下擴展的歷史。”
“最早的軍制能追溯到王政時期。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制定了基於財產等級的徵兵制度。那些最富有的羅馬人,要自備戰馬、兵器和甲冑,因此被稱為騎士階層。他們有18個百人隊。”
“在騎士以下,是五個步兵階級。前三個階級分別有80、20、20個百人隊,負責提供重步兵。第四和第五階級沒有能力準備足夠的盔甲,因此提供20和30個百人隊的輕步兵。”
“而第五階級以下的貧民,窮得連最基本的青銅武器都沒法準備,因此不在正規士兵的範圍內。這部分人也不屬於步兵階級,羅馬人把他們叫作‘proletarius’。”
“這個詞被用來描述‘無產者’,不過它的原意其實是‘子嗣’。因為在每隔五年,例行進行的財產統計時,這些人根本拿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只能把兒子作為僅有的財產,所以得到了這種名稱。”
“同樣,他們對於國家僅有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提供人口。戰時,無產者階級會提供一兩個百人隊,不過他們赤手空拳,沒法上戰場,只能承擔後勤和雜役的工作。基本上,和作戰是沒有什麼關聯的。”
“怎麼突然開始說這種冷僻的軍事史了?”郭破奴疑惑道。
郭康倒覺得,這也不算冷僻。比如proletarius這個專有名詞,後來傳入漢語,於是有了“普羅大眾”這個詞彙。雖然看起來像是某種土生土長的成語,但它其實是個羅馬詞……
“就是剛才說的那樣。保留著一定規模的有爵位老兵,對於提高戰鬥力,應該很有好處。”郭康說:“我們不止要培訓和維持一批軍官,也要培訓和維持一批軍士,擔任伍長、十夫長以上的職務。”
“培訓?”郭破奴又問:“培訓什麼?”
“基本的兵法規則,軍紀背後的原理……就是我今天講的這些,還有更專業的東西,都要教。”郭康說:“倒是不需要太深奧,但起碼要讓他們理解最基本的東西,可以給士兵轉述。”
“除了這種培訓,我們還需要定期討論和交流,獲取各支部隊中,老兵們積累起來的戰場經驗和技巧。然後,可以在冬營或者輪休的時候,舉辦短期的補充課程,把這些情況告訴大家。這樣,提升技術的效率就能高很多。”
“這樣的話……”郭破奴撓撓頭:“普通士兵還好,那些百戶和留用老兵,一個比一個固執,你準備讓誰去教他們?忙得過來麼?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同意這個想法……”
“沒事,這個本來就是為了‘速成’。”郭康對此倒是不怎麼糾結:“我們這夥人,哪能跟人家正經軍團比?無論底蘊還是兵源素質,肯定都是跟不上的。既然如此,我們開幾個特例,爭取儘快達到堪用的水平,大家也沒道理反對吧。”
“這倒是……”郭破奴想了想,感覺也確實是這樣。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裡,而在於怎麼選拔人手,給大家講道理。”郭康繼續說道:“我們的可靠人手還是太少了。羅斯地區這麼大,靠現在的人還是遠遠不夠。我們得儘快推行教育,訓練出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能實現這麼宏偉的目標。”
“至於現在,我想到的,是漢武帝的故事。”他告訴郭破奴:“據說,在和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收養了很多陣亡將士的子孫,作為自己的近衛,稱為‘羽林孤兒’。剛才,我看到好幾位拼命戰鬥,最後在我眼前陣亡的人。我想讓他們也去學校,接受教育。”
“我記得伊麗莎白太后就在做這種事情。不過她那邊都是被遺棄的女童,而且太后好像只注重教大家打架。”郭破奴撓撓頭,說:“這樣的話……那我們回去就提出申請,讓教會開辦學校,贊助這些人上學吧。這也算是報答他們的父兄了。”
“我們需要信念堅定,知識也足夠豐富的人。”郭康贊同道:“到時候你就知道,這樣的軍隊,在面對蠻族的時候,有多大的優勢了。”
“那都太遠了。”郭破奴小聲嘀咕道:“我倒更希望能儘快有些實證,證明伱這些想法是對的。”
“這還需要將來證明?看過去就知道了。”郭康不以為然:“你看看羅馬的軍制變化,就能明白了。軍隊發展的歷史,也是兵源逐步向下擴展的歷史。”
“最早的軍制能追溯到王政時期。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制定了基於財產等級的徵兵制度。那些最富有的羅馬人,要自備戰馬、兵器和甲冑,因此被稱為騎士階層。他們有18個百人隊。”
“在騎士以下,是五個步兵階級。前三個階級分別有80、20、20個百人隊,負責提供重步兵。第四和第五階級沒有能力準備足夠的盔甲,因此提供20和30個百人隊的輕步兵。”
“而第五階級以下的貧民,窮得連最基本的青銅武器都沒法準備,因此不在正規士兵的範圍內。這部分人也不屬於步兵階級,羅馬人把他們叫作‘proletarius’。”
“這個詞被用來描述‘無產者’,不過它的原意其實是‘子嗣’。因為在每隔五年,例行進行的財產統計時,這些人根本拿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只能把兒子作為僅有的財產,所以得到了這種名稱。”
“同樣,他們對於國家僅有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提供人口。戰時,無產者階級會提供一兩個百人隊,不過他們赤手空拳,沒法上戰場,只能承擔後勤和雜役的工作。基本上,和作戰是沒有什麼關聯的。”
“怎麼突然開始說這種冷僻的軍事史了?”郭破奴疑惑道。
郭康倒覺得,這也不算冷僻。比如proletarius這個專有名詞,後來傳入漢語,於是有了“普羅大眾”這個詞彙。雖然看起來像是某種土生土長的成語,但它其實是個羅馬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