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六十二章 救援程家(第3頁)

他原先甚至都想到了商循頭上,結果萬萬沒想到會是樊昌,這可真是令人難以相信。

本能地就讓凌不疑對這消息的真假有所懷疑,但在後面仔細通讀之後,還是認同了李皓得所說。

畢竟這篇信函說的有理有據,而且還有關於起兵之事的具體描述,凌不疑不認為這是李皓胡說的,因為這一切太好驗證真假了,除非是李皓想造反。

可不說其他的,就說是自身顧忌,李皓就比樊昌多,袁家一家老小不是在都城,就是在徐州,而且在青州還有一大家族人的性命要顧。

要真是文帝因為李皓出了什麼事,只怕袁家全族都得沒命。

反觀樊昌,他的家小全部都在身邊,沒有顧忌之下,敢豁出命的概率相對比較高。

所以在想通這些之後,凌不疑便主動說道:“請陛下立即下令,調集重兵捉拿樊昌。”

可文帝這邊卻還在遲疑,他倒不是質疑李皓的判斷,畢竟凌不疑能想到的,他自己也能想到。

只是正如李皓想的那樣,他在這件事上顧慮重重,擔心這動一發牽全身。

文帝沉思過後說道:“樊昌終究是最早隨朕起兵的,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不能輕易拿他。

反正李皓那裡不是部署好了,可以在第一時間控制樊昌作亂的範圍,那還是等他動手之後再行撲滅吧。

不過為了防止李皓那裡出現意外,你先悄悄帶著虎符入蜀和李皓會和,方便到時調動各地郡兵圍剿。”

雖然對文帝的決定不太滿意,但凌不疑也明白文帝的難處,最終還是答應下來。

只是凌不疑請文帝稍稍拖慢一些腳步,幫助拖延一下樊昌作亂的時間,好讓他能在蜀中和李皓有更多的時間部署。

對此文帝自然是同意下來的,而後凌不疑便也悄悄脫離了西巡隊伍,假裝成商隊快速入蜀。

為此,凌不疑就連一直隨行的黑甲衛,也只帶了梁邱飛、梁邱起兩兄弟及十幾個人出發。

而後跟著李皓的信使,凌不疑在綿竹找到了李皓,完整了解起了蜀中的具體情況。

畢竟信中透露的內容只有結果,對於過程並無太多介紹,李皓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告訴信使,那樣也不利於保密。

在準確瞭解到這一切後,凌不疑對於李皓就更加相信了,當即便問道:“既然你已經佈置好了,那這裡面有什麼是需要我做的嗎?”

李皓回道:“這還真有,其實根據我的調查,樊昌這次發動叛亂的兵馬並不多,可能是考慮到洩密的問題,所以只有他的親信私兵共四千餘人而已。

再加上他並不知道我們已然有所防備,所以出其不意之下,勝算還是很大的。

只是我安插在驊縣周圍的舊部,畢竟離開戰場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恐怕需要一個強力的將領統領,才能發揮出真正實力。

可我如今肯定在樊昌的監視之下脫不開身,所以想請子成前去驊縣指揮,到時我會借陛下臨近的藉口,再調八十名屯騎前去,加上那裡本就有的一百屯騎,子成可用這一百八十名屯騎作為骨幹,統領全部人馬。

至於廣漢和巴郡的郡兵暫時不動,以免消息洩露,等到樊昌動手之後,再由兩位梁邱將軍分別前去調兵,一舉掃蕩叛軍。”

聽了李皓的計劃,凌不疑最終也沒有反對,畢竟這計劃也算穩妥,而且能親自捉拿樊昌,也是他想要的。

見凌不疑答應,李皓便將自己在驊縣周圍的部署盡數告知,包括紙甲之事,反正凌不疑來了也瞞不住。

倒是讓凌不疑聽著一愣,對紙這種東西能做盔甲很是不解,只是後來見過事務之後,不由感嘆道:“子仰這番奇思妙想,總是能令人大開眼界。”

對於凌不疑的評價,李皓也就是澹然受之,而後眾人便依計行事,李皓調遣走人馬之後,便出發去迎接文帝,接著吸引樊昌的注意力。

但就在李皓走過清縣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陣廝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