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開府參政
選妃之事進行的很順利,一月之間宮中便多了兩位貴妃,一位貴嬪,分別是永昌侯鄭灼次女、輔國公岑法嫡孫女、安陽明家家主明嵩之女。
王怡心知這是當前最佳選擇,縱使滿心不願,卻還是盡心盡力的幫著操持完了所有禮節。
趁著大家一團和氣之時,崔明也把自己的諸多心腹給安排在了關鍵位置上,既籌了他們從龍之功,也讓自己能對朝政有更多的掌控權。
其中,李皓那便宜大舅王堃被封為戶部尚書,張允被封為兵部尚書。
另外,李皓雖然當上了太子,但終究年紀還小,再加上崔明心知王怡心中苦悶,就讓李皓暫時留在宮中撫養。
不過該有的教育工作卻是要開始了,這方面崔明也是想到了前頭。
一次性把東宮三少給配齊了,任命吏部尚書晏敘為太子少師,教授儒家經典;安定侯儲樊任太子少傅,教授太子武功騎射;武威將軍公冶固為太子少保,則起到保護安全的作用。
這樣一是可以為李皓保駕護航,二來也是籠絡他們,畢竟太子都是他們教的,日後家族前程自然不言而喻。
這時的崔明是真的把王怡母子看的很重,願意把一切最好的,都給兩人。
把國內事務安撫好了,接下來並是要應對安國可能的襲擊,崔明令永昌侯鄭灼領兵五萬,前往邊境抵禦。
這一戰最終只是小範圍交手了幾次,安帝見宿國應對得宜,自己佔不到便宜就自行退兵了。
崔明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之後數載時間,安國雖是有挑釁邊關,但卻並未再發生大規模戰事。
因此宿國迎來了一段平靜時光,抓住這個機會,崔明逐漸收攏了皇權。
不過地方大族的存在是固症,即使到崔明再怎麼做,宿國依然是皇權不下鄉的狀態。
而李皓這邊,在跟著晏敘的學習中,也逐漸對宿國的行政體系有了系統認識。
這是是一種混雜了很多朝代的體系,中樞很像明朝前期,有內閣參預機務,是皇帝近臣,但實際權力不大;六部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直接對皇帝負責。
另外還有御史臺、宗正寺、國子監、光祿寺等諸多衙門,分管其餘諸事。
地方上則是又是另外一套,因為國土面積本來就不大,所以並沒有形成省、府、縣三級,而是隻有府、縣兩級,另外還有作為補充直隸州,專用於統治人口多,事務雜繁的地方,直屬於都城。
全國上下共有五個直隸州,二十三個府,九十五個縣,共五十餘萬戶,三百一十餘萬人口。
在軍事上,宿國施行的是募兵制,有京軍和地方軍兩大部分,京軍為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大致有十萬人。
地方兵馬則是以護衛地方安全,平常承擔的更多是剿匪和鎮壓地方小規模叛亂的作用,大致也有十餘萬人。
不過宿國兵馬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身處南方,自身沒有養馬之地,只能通過貿易來找人買馬。
因此成編制的騎兵只有京軍才有,而且數量還只有可憐的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