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05/305491/128500330.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四面間諜-第56章 三伏智鬥02(第2頁),靜默文學
策馬荒原 作品

第56章 三伏智鬥02(第2頁)

 “秦淮路……五、五十三號……”福原晴子口齒不清地說道。 

 李子榮買了單,扶著福原晴子走出夜總會的大門。兩人坐上同一輛黃包車,朝福原晴子指示的地點而去。 

 李子榮將福原晴子送到她的宿舍,趁她沉醉之時,扭斷了她的脖子。李子榮從貼身口袋裡拿出準備好的人皮面具,粘貼在福原晴子的臉上,把她化裝成“斑頭雁”的模樣,並且在她的貼身衣服裡藏了一些中統、軍統,以及中共過了期的情報和假的軍事動態,以迷惑幾方特工的視線。偽裝好了之後,李子榮趁著夜色漸濃,扛起福原晴子的屍體,扔在不遠處的一條衚衕口,悄然離去。 

 李子榮除掉“斑頭雁”之後,給鄭介民發了一封電報:代號“斑頭雁”中共特工已被誅殺,南京特高課與日本憲兵正在全城搜捕兇手。請求撤離。貓頭鷹。 

 “貓頭鷹”是鄭介民給李子榮取的代號。收到李子榮的電報後,鄭介民十分高興,立刻發電嘉獎,並指示:為弟請功!立即撤往南昌,等候新的指令。南昌接頭暗號:胳膊痠痛,天好像又要下雨了。唉!對方答:南城有個中醫大夫,專治風溼病,祖傳的秘方,十副中藥下去,多年的痼疾一個月就治好了。 

 李子榮按照鄭介民的指令,來到滕王閣附近的一家茶館,找了個靠窗的茶桌,叫了一壺君山銀針,兩碟點心,一邊慢慢品嚐,一邊等候軍統據點的接頭人。 

 到了約定的時間,一個頭戴黑色禮帽,鼻樑上戴著一副墨鏡的中年茶客走進茶館,在李子榮鄰近的茶桌落座,叫了一壺碧螺春,慢慢地喝著。 

 李子榮捶了捶肩膀,自言自語地說道:“胳膊痠痛,天好像又要下雨了。唉!” 

 戴墨鏡的中年茶客轉過頭來,看了李子榮一眼,小聲說道:“南城有個中醫大夫,專治風溼病,祖傳的秘方,十副中藥下去,多年的痼疾一個月就治好了。先生要不要去試試?” 

 暗號對上了,來人正是軍統南昌區滕王閣據點的接頭人。 

 “那就有勞兄弟了。不知那位中醫大夫家住哪裡?兄弟可否引見?必有茶水小費相謝。”李子榮朝接頭人拱了拱手,感激地說道。 

 “好說。跟我來吧,我帶你去。”接頭人站起身來,在櫃檯前結了賬,帶著李子榮出了茶館大門。 

 中統南昌站破獲了中共江西省委機關,抓捕並誘降了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謝雨、王旭夫婦,隨後又釣到了更大的魚——抓獲了中共南方局組織部副部長郭前,令蔣介石大為興奮,當著戴笠的面誇讚徐恩曾指揮有方,獎勵三十萬元。戴笠忍氣吞聲,勒令軍統江西區區長黃康永,一方面加緊針對中共和日特機關的破壞活動,一方面監視中統,適時給予打擊、報復。 

 鄭介民聽從李子榮的建議,事先將“蜂鳥”安插在中統南昌區內部,顯得他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蜂鳥”果然堪當大任,進入中統南昌區情報系統不久,便源源不斷地將中統有價值的情報通過秘密渠道傳遞到鄭介民手上。 

 李子榮剛到南昌大約一週的時間,就接到了“蜂鳥”傳遞出來的情報:中統南昌區發現了尹玉蘭的蹤跡。 

 以福原晴子假冒“斑頭雁”的李代桃僵之計,雖然可以暫時消除中統、軍統,以及中共特工對斑頭雁的追殺,但瞞不過山口香子和尹玉蘭。“斑頭雁”橫屍秦淮路五十三號附近小衚衕口的第二天,南京市警察局接到了熱心市民的報案。當警察局偵緝隊的警察和探長趕到案發地點時,苦主已死去多時。為了查出死者的身份,警察把屍體拉到日軍陸軍醫院,進行屍體解剖,查詢死因,又將死者的照片登報,尋訪死者的家屬。日軍法醫小心翼翼地揭下屍體臉上那張人皮,才知死者另有其人。當福原晴子的屍體和她臉上那張“斑頭雁”的面具呈現在尹玉蘭眼前時,她立刻知道了這是李子榮用來混淆視聽、瞞天過海的傑作。 

 既然“斑頭雁”已除,那李子榮就沒有必要繼續待在南京這座危險的城市了。那他會去哪呢?尹玉蘭苦思冥想,陷入了諜戰迷宮,找不到出口。 

 如果李子榮和林小芳想要蟄伏起來,憑李子榮高超的化裝術和特工技能,那尹玉蘭肯定找不到他們。但這麼有能耐的兩位中共高級特工,他們怎麼能不行動呢?雁過留聲,人過留影,只要他們有所行動,一定會留下痕跡。尹玉蘭從特別渠道獲悉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謝雨叛變投靠中統,如此重大的情報,李子榮一定會從其它渠道得知,還會前去除奸。尹玉蘭笑了。 

 在日軍攻進南京時,尹玉蘭曾經遞出情報給林小芳,協助營救過謝雨、郭前等中共高層領導人。經過深入調查,她還獲悉了郭前現任中共南方局組織部副部長,更偵探到了郭前的行蹤。尹玉蘭輕裝簡束,立即動身前往南昌。 

 日軍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戰役中遭受美國海軍重創,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海上軍事力量被大大削弱。日本國內的資源也瀕臨枯竭,兵源奇缺。日軍要應對海上的美軍、緬甸的英軍、東北的蘇軍和中國內地的國軍、共軍等多條戰線的戰爭,一時應接不暇,前途未卜。尹玉蘭不想跟日特一同沉沒,便有意與中統合作,多撈些實惠,然後抽身海外,跟兒子過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