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05/305491/132932045.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四面間諜-第77章 朝戰諜雄03,靜默文學
策馬荒原 作品

第77章 朝戰諜雄03

 在北朝軍隊強大的攻勢下,反擊戰僅三天,南韓首都漢城便失守了。到1950年8月底,北朝軍隊勢如破竹,一推而下,已佔領了朝鮮百分之九十的領土,控制了百分之九十二的朝鮮人口。將美韓軍隊壓縮在洛東江以東一條南北長約160公里、東西寬約80公里的長方形地帶,亦稱釜山環形防禦圈。此時,北朝軍方認為統一朝鮮的大業已成定局,只要北朝軍隊再對釜山防禦圈作最後一擊,就可以將美韓軍隊和聯合國軍趕下大海,朝鮮全境南北統一了…… 

 自朝鮮戰爭爆發以來,多國領導人和軍方一直關注著戰局的走勢和發展。鄭介民兼任中美合作所所長,與美國中情局合作緊密,情報來源渠道多。鄭介民彙總多方情報和戰況,仔細研究發現,北朝軍隊挺進縱深,全力籌劃洛東江戰役,其兵力裝備損耗巨大,即將成為強弩之末,且後方空虛,後勤補給難以為繼,便大膽建議美軍及聯合國軍在北朝軍隊側後方登陸,截斷北朝軍隊的後路,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為了給南北夾擊策略提供依據,鄭介民指示李子榮,在仁川港、鎮南浦一帶進行偵察,走訪居住在附近的朝鮮民眾,掌握潮汛的具體時間。李子榮接到電令之後,迅速率領小分隊,前往仁川、鎮南浦區域偵察。 

 史密斯用一艘快艇,將李子榮一行送到離仁川港不遠的江華灣。李子榮和小分隊迅速換上當地老百姓的服裝,悄悄上了岸,沿路向東,來到仁川港。仁川港位於南韓西北沿海漢江出海口的南岸,瀕臨江華灣的東側,是南韓北部貿易港,距離南韓首都漢城40多公里;1883年,仁川港開港,距今有六十多年。1904年,日軍襲擊仁川港的俄國艦隊,引發日俄戰爭。仁川港周邊海域礁石、島嶼眾多,不太適合兩棲登陸作戰。但如果搶先佔領周邊島嶼,還是可以強行登陸的。 

 李子榮將偵察小分隊分成三撥,收集仁川港的地理、交通、水文等信息。 

 歷時一週,李子榮將三個小組收集的信息彙總,形成了一份水文材料。據歷史數據統計,歷年來,朝鮮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海潮有三個最佳日期可供選擇: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3日。9月15日的高潮時間有兩次,一次在上午6時59分,另一次在下午日落35分鐘後的19時19分。 

 李子榮將這一重要資訊擬成電文,及時發給了林小芳。 

 “阿加西!您在鎮南浦住了多久了?”李子榮一路北上,來到鎮南浦。他利用自已會說朝鮮語的優勢,與鎮南浦當地的居民打成一片,從他們口中探聽虛實。 

 “我家祖孫四代人都在鎮南浦生活。我的根在鎮南浦!”大叔熱情地說道。 

 李子榮從鎮南浦大叔的講述中得知:鎮南浦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險要,西臨黃海西朝鮮灣,北部是丘陵,位於大同江下游北岸,西距河口15公里,距離平壤約44公里,是北朝首都平壤西南部的外港。鎮南浦原來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於1897年朝鮮王朝時期才開闢為商貿港。1894年日清戰爭與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這裡曾經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兵站基地。非常適合兩棲登陸作戰以及為前線運送兵員。 

 勘探完鎮南浦的地形、港口礁石分佈以及交通,李子榮一一作好記錄,整理成電文,先發給了林小芳,時隔一天後,才發給鄭介民。 

 在東北亞的蒼茫大地上,朝鮮戰爭的陰霾如同厚重的雲層,久久不散。據中共深入敵後特工與多方情報網絡的緊密交織所獲取的絕密信息,中共東北邊防軍參謀部內,一場關於未來戰場走向的軍事討論正悄然展開。作戰室內燈火輝煌,爭論異常激烈。 

 “據我們獲悉的情報,可以推斷,以美軍為首的十六國聯合國軍想要扭轉戰局,他們極有可能在群山、仁川、鎮南浦三個港口選擇其一實施兩棲登陸作戰,從而截斷北朝軍隊的後勤補給線,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中共東北邊防軍參謀部將各個渠道收集的情報彙總後,展開了軍事討論。 

 “群山港離釜山防禦圈太近了,美軍不可能選擇在這裡登陸。這是為什麼呢?如果美軍選擇在群山登陸,那與釜山防禦部隊只能對北朝軍隊形成東西合擊之勢。美軍在群山港的登陸戰一旦打響,北朝軍隊可以從容應對,一邊阻擊一邊北撤,在軍事戰略上意義不大,麥克阿瑟不可能這麼做。”作戰參謀發表意見道。 

 “據我們獲悉的可靠情報,”參謀長沉穩的聲音在會議室內迴盪,“可以推斷,以美軍為首的十六國聯合國軍,面對當前戰局的僵持,正急於尋找突破口,意圖通過一次大膽的軍事行動來扭轉頹勢。他們極有可能在群山、仁川、鎮南浦這三個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港口中選擇其一,實施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旨在截斷北朝軍隊賴以生存的後勤補給線,從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一舉扭轉戰局。” 

 此言一出,室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沉寂,每個人的心頭都壓上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這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勝負,更關乎國家命運與國際局勢。 

 “群山港,”一位作戰參謀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味道,“其地理位置雖然對美軍而言具有某些戰術上的便利,但細細考量,卻非最佳選擇。群山港距離釜山防禦圈過近,若美軍在此登陸,無疑會與釜山的防禦部隊形成東西合擊之勢,看似包圍,實則漏洞百出。這是因為,北朝軍隊在遭遇此類攻勢時,完全有能力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一邊利用地形優勢進行頑強阻擊,一邊有序地向北撤退,拉長美軍的戰線,消耗其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