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不愛吃香菜 作品
第1章 重生(第2頁)
崔興一邊想著手上卻沒停,繼續捆紮著木筏。
原主的記憶裡,這具身體的母親和弟弟都餓得只剩皮包骨了。
他上輩子孑然一身,刀尖上討生活,從未體會過親情。
如今老天爺給了他一次機會,他得擔起這份責任。
雨越下越大,河水也越漲越高,眼看著就要漫過河岸。
崔興終於將木筏紮好,勉強能浮在水面上。
但這玩意兒實在簡陋,經不起風浪,更別提用來打魚了。
“這樣下去不行。”
崔興心裡盤算著,“光靠木棍刺魚,遲早得餓死。”
“得想個別的法子……”
他忽然想起原主的記憶裡,村裡有人用竹子編成魚簍,放在河裡捕魚。
那玩意兒比木棍刺魚效率高多了。
“魚簍……”
崔興眯起眼睛,環顧四周,目光落在了河邊一叢茂密的灌木上。
他走上前,折下粗細合適的枝條。
這些枝條雖然不如竹子堅韌,但勝在柔韌,勉強能用。
輩子野外生存的經驗雖然不多,但好歹也懂些基本的編織技巧。
他先將較粗的枝條彎成一個圓環,作為魚簍的入口。
再用細一些的枝條,以圓環為基礎,一層層地向外疊編。
這活兒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灌木枝條上長滿了細小的倒刺,稍不留神就會劃破手指。
崔興手上本就有傷,這下更是雪上加霜。
冰冷的雨水沖刷著傷口,帶來一陣陣刺痛。
他手上動作卻沒有慢半分。
上輩子在槍林彈雨中都沒皺過眉頭,這點小傷算什麼?
他一邊編織,一邊回憶著原主記憶中魚簍的構造。
魚簍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魚的貪婪和狹窄的入口,讓魚進去容易出來難。
崔興編的這個魚簍,入口呈喇叭狀,方便魚進入。
魚簍內部空間較大,可以讓魚在裡面自由活動。
但出口卻很小,而且設計成倒刺狀,一旦魚進入,就很難再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