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入族學
哈哈,府城來人,肯定是為了他大孫子來的。
他就知道!誰能拒絕一個三歲的神童!
“見過堂叔,今日我等貿然上門,還望堂叔見諒。”
“哎呀呀,作何說這話,都是一家人,有什麼貿然不貿然的,什麼時候來都歡迎!哈哈哈哈!”
這兩個遠房堂侄他是見過的的,畢竟當初堂哥蔣長青中進士回家鄉祭祖,也帶了妻兒老小。
蔣氏全族各個分支的當家人都回了濮陽老家,當初他也帶了十五歲的蔣文清回去。
只不過那時候文海和文浩一個五歲、一個兩歲,此時若是在大街上擦肩而過,那是肯定認不出的。
與其說氏‘堂叔’,不如說是‘族叔’更恰當,畢竟已經隔了好幾代的血緣。
但兩邊都想顯得更親近,也就一起默認了堂叔、堂侄的稱呼。
“堂叔,我們此次上門是為您那一份家書,我爹對您所講的明斐的讀書潛力很是驚詫。
若真如堂叔信中所言,那麼讓明斐進入族學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不過這孩子的學問我們還是要考較一下。”
“應該的,應該的,兩位堂侄儘管考較便是,族學中都是族中精英子弟,總不好讓人浪費了資源。”
蔣地主當然知道任何一名族中子弟進入族學都是要考核的,十歲以下入學要通過入學考試。
十歲以上就更加嚴格了,基本都要要通過童生試才行,最差的也要過了縣試,但府試落榜這種。
自家孩子可能會稍微放寬一些條件,但是也不會太寬鬆。
外人想進蔣家族學,束脩更高只是一方面,對於學識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進學這一項,已經篩選了一道沒什麼讀書天賦的孩子了。
蔣地主自然不怕孫子過不了考較,一方面是孩子確實小,在考較方面你就得降低一些標準。
不能像考較八九歲孩子那樣出比較難的題目。
他寶貝孫子只要正常發揮,光年齡這塊就勝過他人許多。
“好,文浩,你不是準備了一路了,你先來。”
蔣文浩本來想了一路該怎麼考較一個三歲的孩子,勢必要降低一點難度的,不能和那些大孩子一樣。
但是現在他改變主意了,看著眼前還沒茶桌高的小人,氣定神閒的喝茶吃點心,他不想降低難度了。
“好,那我就出幾道題,明斐試著答一下。”
“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
出自《孟子》,雖然這與歷史上的大周沒啥關係,但是教材卻沒有偏離歷史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