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府試開啟

 一個多月的時間,如白駒過隙。

 進入四月,天氣已經很舒適了,碧水垂枝,群鴨划水。

 參加府試的人可不能划水,必須無比謹慎認真,畢竟過了府試可就是童生了。

 童生雖然不算什麼正經功名,可是這是能否取得院試資格的關鍵一試,也是真正邁入科舉的第一步。

 蔣小七給自己爹和爺爺佈置了兩人足夠做十天的課業後,終於安心進場。

 四月,府試開啟,考試科目分帖經、雜文、策論三場,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時務。

 府試共錄五十人,分甲、乙兩等,前十名為甲等,第一名為府案首。

 興和府共有十六個縣,按照每個縣50名通過縣試的考生算,這次參加府試的至少有900人。

 900取50,這個錄取比例看似很高吧?

 可是這還沒算上去年考過縣試但是府試落榜的那些人。

 如果把這些人都加上,分母上這個數字只會更龐大。

 全算上的話,幾乎每三十人才能取中一個,比縣試時候十二取一不知難上多少。

 當然,後面的院試和鄉試的錄取比例更低,考中的難度更大,通常一箇中等縣,每三年也不過是考中十幾名秀才罷了。

 所以秀才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珍貴了,算是進入特權階級的第一個臺階。有了見官不跪、拘不上枷的特權和體面。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秀才,就算是在一縣最高長官那裡也是有體面的。

 一個村子如果有一個秀才,公家在收取賦稅的時候衙役都是不敢踢斗的。

 村子裡不管誰家有需要上衙門辦的事,有個秀才出面都會容易的多。

 所以,秀才雖然不能做官,但是在村鎮裡面的影響和體面都是不缺的。

 當然,經營有道的秀才還能小有家財,雖說是窮秀才,那也是和舉人進士比的。

 和一般土裡刨食的老百姓比,就算不是金領級別,也絕對是古代白領了。

 ·

 府試這一天,蔣小七隻帶了文斌和李墨,林趙二位師傅依舊堅守崗位,負責蔣家的門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