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重修祠堂
不過濮陽那裡,依舊會立起兩座進士牌坊。
蔣地主在濮陽出生,蔣文清在長壽村出生,這樣的安排很合理。
既然濮陽老家依舊會立起來兩座牌坊,族老們就沒有那麼抗拒了。
濮陽老家還是有幾個蔣家人的,只不過是看祠堂的老人。
幾對夫妻都是蔣家旁支,當年被安排留下看護蔣氏祠堂,因此,每家都可以靠族裡的族田過活。
這次蔣長青帶著一眾蔣氏族人回濮陽,也是打算重修祠堂,再另外安排得力的人看顧。
畢竟原來的幾家人都沒什麼人了,只剩下孤老,看了一輩子祠堂,也是時候退休安度餘生了。
“堂兄,這次修祠堂,就讓我家出銀子吧!”
蔣地主說出了孫兒昨晚的決定,雖然他並不明白為何自家要出這個錢。
“祠堂是蔣氏全族的祠堂,怎麼能一家出錢?
況且族老們已經商量好了,除了各家出一些,其餘的都用族田的出息。
這些年族田已經幾百畝了,也攢下了不少銀子,除了貼補族學,就是留著用來修祠堂的!”
“這是明斐的意思,這孩子還惦念著當初入族學唸書的恩情,也想為蔣氏一族盡一份心力。”
蔣地主見蔣長青拒絕,只得說出實情。
“蔣家這些年有上百名子弟在族學讀書,明斐當初也是通過了考核入學,這算不得什麼。”
蔣地主還要說話,被蔣長青制止:“好啦,此事就這麼定了,你們家就同族裡各家出一樣的吧。”
蔣地主把這件事告訴孫子,蔣小七倒是沒想強求,之所以想出銀子,也只是想讓祖父和父親的名聲更好。
既然叔祖父已經決定好,族老們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不強求了。
實在不行,就等此間事了,再給族裡捐些田地。
家族興旺,每個蔣家人都該出點力,族中有足夠的錢財了,才能讓所有子弟不為溫飽耽誤了讀書。
蔣小七自己就深有體會,身在地主之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他從沒有為了做生意耽誤讀書。
後來做些生意,純屬有自己的考量和計劃。
以他們家的財力,就算他什麼生意都不做,也沒有無意間得到前朝公主的小金庫,他也依然能衣食無憂。
而很多蔣家旁系的旁系,自己沒田沒地沒房產,在這個時代,連“庶民”都算不上,歸為“氓”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