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杭州府仁和鹽場(第2頁)
李四又舉報了張三。這個時候,張三作為被舉報者,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
這也體現了獎罰分明的原則。
杭州府這邊的鹽場整頓情況,不脛而走。很快就傳到了其他鹽場。
其他鹽場的灶丁吸取了經驗教訓。在規定期限內,抓緊自首。否則如果讓別人舉報了。即便是自已也舉報了別人,也是得不償失。
這使得其他鹽場,十分輕鬆,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整頓。
這倒是盧象升沒有想到的。
仁和鹽場人員核查清楚了。
該獎勵的,獎勵。該懲罰的,懲罰。對於缺失人員,進行招募補充。
為了提高士氣,盧象升不僅現場承諾,每個月會按時發放工錢。還為大家補發了兩個月的工錢。
對於拖欠的工錢,如告示上所說,年底前補齊。
仁和鹽場基本欠發六個月的工錢。
盧象升已經補了兩個月,尚有四個月的工錢拖欠。
對於仁和鹽場來說,年底前補齊,問題不大。
仁和鹽場的灶丁為盧象升現場講解了煮鹽的工藝流程。
不得不說,這個工作十分辛苦。
盧象升對鹽場有個更深的瞭解。
對於鹽場提出的設備老化等問題,盧象升明確表示,會抓緊為鹽場添置新設備的。
當然了。福建地區已經全面普及的“曬鹽法”,盧象升認為,有必要進行推廣。
這樣就能擴大產量。
但是仁和鹽場的灶丁說出了為什麼沒有普及“曬鹽法”的原因。
原來,曬鹽要求很高。如果曬不好的話,極容易出現中毒的情況。雜質也非常多。
另外,曬鹽需要大量的灘塗或者土地。對天氣也有要求。潮溼多雨地區,就不能保證陽光充足。
盧象升對於這些專業人士的介紹,還是十分認可的。
他雖然能力很強,但也不能什麼事情都那麼厲害。
盧象升一致認為,專業的事情,一定要專業的人來做。
如此看來。曬鹽法並不是增加產量的有效途徑。
只能增加人員,增加煮鹽設備了。
為此,盧象升特命陳贏通知餘杭鐵礦,為各家鹽場鍛造一批煮鹽的器具。
明朝煮鹽的器具主要有鐵鍋和盤鐵。前期,盤鐵是主流。後期,鐵鍋的應用就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