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千翼 作品
第249章 福建存在感不高(第3頁)
商人販賣食鹽的價格一定要高於三十文。
越是動盪的年代,動盪的地區,食鹽的價格就會飆升。
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四十文左右。動盪時期,災荒年則可能飆升至七八十文一斤。
鹽商是非常賺錢的買賣。畢竟這個是國家管控,而且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的東西。
盧象升一直忙於浙江的事務。雖然洪承疇、曹變蛟、高傑會定期向盧象升彙報工作。
但是,盧象升也只是對他們的工作有個基本瞭解。
洪承疇到了福建,就按照盧象升的意思,開始整頓衛所,落實六項措施。
福建多山地,自古都是兵家不
爭之地。
正是這個原因,福建的存在感並不高。但是這裡卻成為了倭寇、海盜、洋人樂意光顧的地方。
福建地區,乃至東南沿海,最大的海盜,就是鄭芝龍。
此人雖然接受了大明的招撫,成為一名官方武將。但是他依舊在經營著他的商業帝國。
鄭芝龍幾次將福建的災民送往臺灣開墾農田。在沿海地區的威望,甚至比官府都高。
鄭芝龍勢力非常大,船隻就有三千多艘。令人欣慰地是,洪承疇暫未發現鄭芝龍有反叛之心。
朝廷一直將其視為海商。其實,據洪承疇調查,鄭芝龍就是海盜。走私生意做得很大。
不過,鄭芝龍的確起到了守備沿海,抵禦倭寇、洋人的作用。
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人。就如同早些年,遼東的毛文龍。
的確是能夠抵禦外敵。不過自身卻有很多毛病。
擁兵自重、做走私生意、獨立於朝廷體系之外。
而這些,鄭芝龍都具備。
更重要的是,鄭芝龍走私經商的範圍非常廣。遍佈東洋和南洋。
浡泥、占城、呂宋、舊港、馬六甲、暹羅等地。
鄭芝龍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兒子,名叫鄭成功。
就是那位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