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程竹與楊三潭(第2頁)

 楊三潭這樣的行為和個性,贏得了程竹的好感。 

 “楊書記,我想問您一件事,如果程竹不是縣紀委的常務副書記,也沒有做出你口中的那些事情,你多長時間會來一次程家村?” 

 這個問題,表面上非常尖銳,在某些人的眼中,這和直接懟他在政治作秀,沒有任何的區別! 

 可對於一名成熟的政客來說,這種問題,和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簡單。 

 “我可能,幾年都不來一次,甚至,有可能在我任期內,都不會來!” 

 這個回答,對於絕大多數的村民來說,絕對是零分回答。 

 甚至村長都露出了焦急和無奈的神色。 

 可楊三潭的臉上,卻充滿了笑意。 

 程竹用自己的問題,在試探楊三潭,而楊三潭何嘗不是在利用這個回答,來試探程竹呢。 

 在體制內,很多人會覺得關係和錢非常重要。 

 因為這是“進步”最關鍵的兩個因素。 

 其實,不管哪個部門,哪個單位,都有關係戶,但也都會招一些做實事的人。 

 一個合格的領導,既要用權力和利益,安撫好那些做事的人,又要解決那些關係戶給自己帶來麻煩。 

 因為每一個領導,都需要一定的政績,才能“進步”。 

 曾鴻升的關係夠硬了吧! 

 可在左陽縣吃癟後,他也不得不再花5年的時間,去別的縣鍛鍊一番,才能慢慢進入市委常委,成為一個市的市長。 

 他不能從左陽縣縣委書記的位置上直接進入市委常委的最大因素,就是政績上不夠亮眼。 

 雖然他的關係到位了,可依舊會被某些領導以“政績”因素刷下去。 

 楊三潭剛剛的回答,看似是個零分的答案,甚至是負分的答案。 

 卻是在幫楊三潭試探程竹的政治思維和執政水平的回答。 

 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你身為鎮委書記,不親自跑一跑自己管轄的地方,你是不合格的。 

 可那些不在細節上做文章,做好全局統籌的領導,也未必不是好領導。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以當前國內的政治環境。 

 一個書記拿到的數據,裡面摻了多少水分? 

 誰又能說的清楚? 

 人的經歷是有限的,能夠把控好大的方向,對於一名鎮委書記來說,已經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