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護國殿(第3頁)
至少也要等到骨架堅實之後,才去利用演道臺豐滿血肉——姜望不會承認,這選擇的確跟“功”的不足,也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姜望暫且停下修行,推門而出。也不帶隨從,徑自去了太廟。
出征之前,來太廟祭祀,這是正理。而且姜望前日才在太廟之前,被許為國之天驕,是以並沒有受到阻攔。
兩名衛士立在太廟正門前,目不斜視。姜望走過來,也不問一聲。
於是沉靜地走進太廟裡。
這裡大概是臨淄最安靜的建築群落,可能只有寂冷的青石宮能比。
裡間所有值守的衛士,都和正門前的那兩位一樣。立如石雕,人走到面前來,也不眨眼睛。但從氣息來看,個個都是好手。
這裡有沒有頂尖的強者鎮守,姜望並不知道,但他也不會蠢到去探究這個答案。
在肅穆的氣氛中往裡走,當然,主殿並不能去。
姜望遠遠繞開,走進陪殿裡。
奉天殿和護國殿,是太廟裡規格最高的兩個陪殿。一個主要祭祀建立開國之功的功臣,一個主要祭祀建立復國之功的功臣。
當然,後者香火自然遠勝於前者。畢竟在齊武帝復國之前,那些開國的功勳家族,叛的叛、死的死,早已經風流雲散。
現今齊國的頂級名門,絕大多數都是在武帝復國之後崛起。
姜望第一個去拜祭的,自然是初代博望侯的靈祠。
如今重玄家是齊國最頂級的名門,初代博望侯的位置,也進了護國殿,但位置稍稍要靠後一些。
因為重玄家在武帝朝的時候,只能算是嶄露頭角。重玄氏得到博望侯之爵,真正世襲罔替,成為頂級名門的時候,相較於石門李氏,要晚了一代。
像初代摧城侯這種建立復國之功的功臣,其靈祠才在護國殿的最前列。
靈祠裡本就備有天意香,此香據說能承天之旨,讓供奉者與被供奉者寄存於天地間的靈性,產生微妙聯繫——真假倒是難說,價格是極高昂的。
它的香氣本身也能溫養神魂,唯獨其常用於祭祀,不太吉利,才很少被人用來修行。
姜望取了三根,恭恭敬敬地行過禮後,插進香爐中。
從靈祠裡的情況來看,重玄遵應該已經提前來過了——或許這就是重玄勝第二天才提醒這事的原因,讓姜望不必跟重玄遵私下裡碰上。
看著靈祠中初代博望侯的塑像,姜望不由得想到……
青石宮裡的那一位若沒有被廢,又或者重玄浮圖當年沒有跟那位站在一起。
以重玄浮圖連滅數國之功,再加上後來於迷界構築浮圖淨土,建功於人族……怎麼說也該在這太廟的陪祀之殿有個位置,再起一間靈祠也不是沒有可能。
姜望沒有過多感懷,再拜之後,便轉去了摧城侯的靈祠。
以他和李家後人的關係,的確是應該來祭一祭的。
當年李氏先祖十箭摧雄城,那等神威,令後人思之,也無限神往。
那可不是一般的城池,是叛軍重兵所駐之城。初代摧城侯,以十箭為復國之戰奠定了勝勢。
而石門李氏,也一直傳承至今,聲名未衰。
規規矩矩地祭拜過後,姜望便準備離開。
但在摧城侯的靈祠之外,不經意地一掃,便看到另一間靈祠——與摧城侯的靈祠並列,但明顯冷清得多。
這自然只能是初代九返侯的靈祠。
鳳仙張氏世襲之爵早被奪去,又一削再削,終於無聞。但後人不肖,卻不能抹去初代九返侯挽救社稷之功。
在這太廟之中,九返侯的靈祠始終不曾撤去。
當然,來這裡祭祀的人也很少。畢竟從很久以前開始,張氏後人,在臨淄就已經連一塊落腳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不過……此時好像有人正在其中祭祀,有天意香的香氣隱隱約約。
姜望左右看了看,並沒有什麼其他人在。
護國殿中沒有衛士,大概只是早晚有人過來灑掃。
想了想,他邁步往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