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劍已驚鴻(第3頁)
一夜之間,叫相爭連日的兩大宗門偃旗息鼓。
使得朝野矚目。
有傳言說他是成國朝廷暗中派出來的國朝高人,為了遏制宗門勢力的膨脹,痛下殺手,誅除亂源。
有傳言說是本地隱居的無上強者,因見兩方勢力紛爭不斷,使得百姓不寧。才下手斬殺雙方最強者,作為警告……
但這些傳言,這些成國修行界裡津津樂道的故事,姜爵爺已是聽不到了。
自黃河之會後,他對比的就只是天下最頂尖的那一批人物,甚至於追溯歷史,驗證古今。諸如在聲名不顯的成國裡作威作福的普通修士們,與他恍惚已經不在一個世界裡。
修行之高峰,每躍升一層,都是截然不同的風景。
偶然路過。
無非是漫步紅塵裡,一劍已驚鴻。
……
……
道歷新啟以來,官道大興,國家體制盛行。
一至於今日,三千九百二十年,已經是諸國林立,列分現世。
但在諸雄列國之外,仍然有一些強大宗門,縱穿歷史,橫貫世間。
承繼不朽之道統,還在驗證修行的盡途。
在空間的意義裡,官道已是盛極一時。在時間的刻度中,它卻未必能夠永恆。
時光會驗證真正值得存續的力量。
天下再沒有哪個地方,能像南域一樣,並存如此多的強大宗門。
從血河宗、劍閣,再到龍門書院、須彌山,再到暮鼓書院、南斗殿……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大宗。
這當中固然有它的歷史原因,也說明自古以來南域修行界的昌盛。
世人關於南斗殿的位置,有很多說法。或說在魏國,或說在理國,或說在越國,不一而足。
蓋因這個宗門實在神秘。不像劍閣那樣立峰為劍、控扼險關,請問世間劍魁。也不像暮鼓書院那樣,坐落在儒門聖地書山腳下,廣聚天下文氣,邀見錦繡文章。
也不似龍門書院遙望觀河臺,不像血河宗永鎮禍水。
南斗殿倒更像是須彌山,神龍見首不見尾。
聲名遠布,真跡卻恍惚。
但要說是隱世清修,也不太符合這個宗門的風格。
畢竟如七殺真人陸霜河者,那也是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名聲。
與眾不同的地方更在於……
南斗殿雖然是天下大宗,卻並不廣收門徒,而是……異常的隨心所欲。
司命、天梁、天機、天同、天相、七殺,六大真人誰有心情了就去天下走一遭,看中了誰就帶回宗門裡去。
基本都是代代獨傳。
當然,多收幾個徒弟也可以,不收徒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
總之非常任性。
南斗殿的真實位置,當然並不在魏、理、越、宋任何一國,不然誰主誰次都是一個問題。
真正在南域常住過的修行者自會知道,在理國之西,魏國之南,暮鼓書院之北……
有一個名叫度厄峰的地方。
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輿圖上,都看不到這個位置。
但以此峰為中心,方圓百里之內,都被周邊勢力劃為禁區。
而其實,這裡也只是南斗殿的一個入口。
此宗並不真正在現世留有駐地。
當然作為天下大宗,南斗殿也有許多附屬產業,有自己的資源需求,與周邊國家也有相對密切的關係……不過這一宗的核心,始終就是那麼幾個人。
是所謂南斗六真。
青空雪雲之下。
幽幽山谷之間。
有一條清溪,顧自蜿蜒。
溪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水底,能夠看到游魚是如何穿過水草。
溪邊有一方青石。
石上盤坐著一個白髮披肩的男子。
他雙手扶膝,任由微風吹髮,不語不言,閉著的眼睛像兩柄橫著的劍。
很鈍很沉默的劍。
在某一個時刻,此方天地有了微乎其微的變化。
像是一縷風掠過飄葉,像是一滴水浸入了微光,像是遠處雁鳴傳來時、晚了千分之一息的時間……總之都是一些不應該被察覺、甚至於根本就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世界是永恆在變化的。
但青石上盤坐的男子睜開了眼睛——
他的劍已開鋒。
……
……
……
(Ps:《無生經》——情何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