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六十章 豈得復聞(第2頁)

 在成道之前,俟良最懼雷法。但也因此在成道的路上,積累了最豐富的應對雷法的經驗。

 所以也是在轟炸天海的無盡塵雷下,最快做出反應的海族皇主之一。

 但還是慢上一步。

 蓬萊仙島一度表現出要強轟滄海的威勢,但不等海族強者圍攻,就已經一個閃爍,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只是過來打個照面。

 但那在無盡雷光中幾乎被忽略了的靈宸真君季祚,卻也消失不見——能在群強環伺之中被“忽略”,自也是通天的手段。不過也是蓬萊島道法體系的擅長。

 原地只剩下一件飄展在空中的道袍,以及還在天海之間轟鳴不止的塵雷。

 那道袍代表的是蓬萊島當代掌印大老爺,也即季祚的道脈權柄。

 自袍角開始,漸化劫灰飄灑。

 中古天路所體現的意義是“橋”,橫跨時空,千軍萬馬都能過。

 蓬萊島所體現的意義是“舟”。

 在滄海末劫的苦世裡,這度厄的神舟,也只載得了獨剩裡衣的季祚一人。

 道門聖地蓬萊島。

 迎回了它的掌教!

 轟隆隆隆!雷聲仍然在敖劫體內翻滾。

 他生吞如此恐怖的劫雷,竟然未立死!實在是強得可怕。

 “陛下?!”一俟雷聲暫止,玄神皇主便飛身到敖劫旁邊,手中權杖一舉,便要聚集信仰之力,為東海龍王治傷。

 東海龍王卻抬起一爪,將那權杖抵住。張開嘴,任由嘴裡的血液傾落於海,而這樣說道:“不要浪費力量。滄海有更多地方需要你。”

 此刻的敖劫,龍軀“瘦”了足足三圈,顯得骨兀體窄,十分嶙峋。身上骨頭掛著肉,肉吊著皮,頗見零碎。他的左眼已經消失了,只剩一個黑幽幽的窟窿。

 但他並不急著耗用力量恢復自身,如他和玄神皇主所說,現在滄海有更多需要力量的地方。迅速穩定滄海局勢,重建家園,比修復滄海龍王的身體更重要。他只是扭過頭去,看著迷界入口的方向——

 那處強行打開的入口,已經消失了。

 滿打滿算,十萬鬥厄大軍,大約逃離了五萬之眾。

 彼時這支軍隊像一條鑽洞的蚯蚓,前半截已經進去了,剩下的部分和於闕一起被斬斷。

 被強行留下的這些鬥厄戰士,此刻當然已經被殺戮乾淨。他們的屍體,全都會被保存為海獸的口糧。除非有一定價值的強者,不然海族通常是不留俘虜的,因為本身滄海食物就珍貴,分給俘虜不划算,餓瘦了倒有影響——除了個別格外嗜血的,海族通常也不吃人。但對海獸來說,這些人族的屍體,已是上等口糧。

 季祚的確一度吸引了絕大部分海族強者的注意力,但皇主們也沒有忘了讓戰力符合的海族王爵,引軍追入迷界,逐殺正在逃亡的鬥厄大軍。

 這五萬鬥厄軍,若能全數逃回景國,那麼以此為骨架,這支軍隊很快就能再次形成戰鬥力。若是全滅於此……景國境內當然還有備軍,如鬥厄這種級別的軍隊,肯定有足量的後備兵員,隨時準備補額。但這天下第一軍的名號,就不必再提。

 於闕這個人……

 先是展現勇力,孤軍鎮萬軍,讓海族以為他要拼命;又故意叫破季祚,讓海族以為他的目的是引軍斷後,掩護季祚奪走永恆天碑;便在這反覆之間,創造機會,轟開了迷界通道,讓海族強者認為他是利用季祚吸引注意力,自己帶著鬥厄大軍逃離;但事實上,他卻是真的留下了自己,成全了那一顆【青霄湮世劫雷】,幫助蓬萊掌教脫身。

 真是頂尖的戰術欺騙大師。在這螺獅殼裡做道場,反覆虛晃。

 作為鬥厄統帥,於闕送走了他的軍隊。作為景國真君,於闕送走了蓬萊掌教。可以說哪個身份都沒有辜負,無愧將名!

 而人族,又有多少個於闕?

 思之令君憂!

 於闕死,大益滄海。

 天碑存,大益滄海。

 但敖劫並不能感到高興。他在年少之時,也曾相信自己終將完成先賢所不及之偉業,篤定自己會成為人族的“劫”。在擊敗所有競爭對手,成為滄海龍君的時候,他也躊躇滿志,意在建功神陸……時至如今,他只想著怎麼挽救海族的“劫”。

 越強大,越絕望。愈知“道”,愈知“道不可及也”。

 “於闕的那些力量,本以為是要叫季祚帶回神陸的,沒想到……”仲熹即是親自組織迷界逐殺的那位皇主,想到於闕這樣死了,心中也頗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