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子怡 作品

第十七章 伴郎和伴娘

第十七章伴郎和伴娘

然而,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以家庭背景、物質基礎為愛情前提的。劉若嬋很明白包小松的用意,也很清楚他對她的感情是真誠的,但她始終沒有給包小松機會。

這個不是因為包小松只有一米七四,比李濤矮了四公分;也不是因為包小松長得不夠帥,其實包小松長得也算是一表人才,只是跟李濤相比略遜一籌而已。

或許,愛情和婚姻真的是有緣分的,我們不說“寒窯雖破能遮風雨”,作為一個女孩子嚮往高質量的生活,應該是無可厚非的;可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愛,可以忽略一切來自於物質的引誘,而堅持自己心中愛的人,應該說也大有人在。

劉若嬋從小就喜歡李濤,崇拜李濤。在她的記憶力,自己不管碰到什麼樣的事情,到了李濤這裡基本上都能迎刃而解,而且,她一直覺得李濤的肩膀比包小松寬,因為寬,所以靠得住。

說起劉若嬋的個人身世,上帝除了給了她一副美麗的容貌,其他方面並沒有對她有多大的恩賜。在她十三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因為多年的抑鬱症,最終還是沒有抗拒得了命運的安排,選擇了跳樓自殺。當時有多少人為之扼腕嘆息,這樣的一個美人,這麼好的一個家庭,就這樣失去了完整性。

一年多以後,劉若嬋父親所在的文化傳媒系統,一個熱情開朗的女孩愛上了劉若嬋的父親,並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嫁給了他。這個熱情開朗的女孩,後來就是劉小嬋的媽媽,劉若嬋的後媽。

應該說,在他們婚後好幾年的日子裡,都是相當幸福和諧的。劉小嬋的媽媽一直沒有把劉若嬋當作“拖油瓶”看待,她們是道義上母女,更是生活中的姐妹;尤其是有了劉小嬋以後,那個階段文化系統特別忙,她的父親既是編劇又是策劃,母親負責外圍的所有聯絡,整天忙得屁滾尿流。這時候,劉若嬋除了自己讀書學習以外,在照顧妹妹劉小嬋的問題上,劉若嬋確實功不可沒,有案可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