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 作品
第25章 大有卦的綜卦是 同人卦(第3頁)
故事二: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
戰國時期,趙國與秦國接壤,強秦對趙有吞併之心。趙惠文王時,趙國有廉頗、藺相如等能臣驍將,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有越界之舉,就是因畏懼這兩人。但廉頗、藺相如之間卻產生了不和,廉頗不滿藺相如位在自己之上,認為自己有攻城略地的大功,而藺相如不過操弄口舌而已,竟位居己上,心中憤憤不平,並且放話說只要見到藺相如,就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聞此,總是避免與廉頗見面,以免爭執。有人建議藺相如不如辭職離去,藺相如解釋自己的退讓,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此,羞愧難當,負荊請罪。這一出“將相和”體現了廉頗和藺相如雖有矛盾,但最終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同心同德,成為刎頸之交,正如同人卦所強調的團結協作、求同存異的精神。他們有志一同,共同為趙國的穩定和發展貢獻力量,抵禦秦國的威脅。
故事三:周武王伐紂
《周書·泰誓》記載,武王在伐紂誓師大會上向眾友邦指出:“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意思是力量相同就衡量德,德相同就衡量義。商紂有臣十萬,是十萬條心,武王有臣子三千,卻能凝聚成一條心。在這個過程中,周武王強調了眾人齊心的重要性,合眾人之力為一心之使,這與同人卦中所倡導的團結精神相契合。同人卦天火同人,六二唯一的陰爻居內卦之中,表示凝聚力,象徵著聚眾人之心同如一人,保持思想一致、行動一致、團結一致。周武王通過凝聚人心,聯合各方力量,最終成功討伐商紂,建立了周朝。
這些故事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同人卦所蘊含的團結協作、求同存異、凝聚人心等智慧和道理,對我們理解同人卦的內涵和意義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