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18/318257/132894074.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周易綜卦哲學-第73章 損卦的綜卦是益卦(第3頁),靜默文學
ai重歌 作品

第73章 損卦的綜卦是益卦(第3頁)

 《沁園春·損益之辯》:這首詞描述了《周易》中損益的相互依存和深刻道理。在損卦中體現出智慧的取捨,在益卦中蘊含著機遇,同時強調了損益的對立與和諧以及世事的變化都需要仔細思考。最後表達了對這一高深哲學的讚頌和敬仰。

 《水調歌頭·論損益》:此詞闡述了通過對損益的理解和領悟,才能在人生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指出舍離是獲得真諦的途徑,仁德是把握機遇的關鍵。還強調了損益的對立與和諧相互交織,以及智慧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後表達了對這一哲學的深刻思考和長久傳承。

 《鷓鴣天·贊損益哲學》:該詞圍繞《周易》中損益的哲學展開,描述了其中蘊含的玄妙道理。強調在舍中能看到明智,在益中先要有德。同時提到了對損益對立與和諧的思考,以及在變化中尋求穩定的重要性。最後表達了對這一高深義理的讚美和傳頌。

 以下是一些與《周易》中損、益相關的歷史經典典故:

 1. 孔子論損益:

 孔子讀《易經》,讀到《損卦》和《益卦》時長長嘆息。子夏問孔子為何嘆息,孔子說:“知道自己減損的人受益,只知道自我增益的人,會有缺失。”孔子以堯和昆吾為例,堯登上天子之位後仍保持誠實恭敬、虛心待人,所以國家昌盛,功德至今被人銘記;而昆吾自以為是、驕傲自滿,認為自己地位極高不會衰敗,最終虧敗,名聲更壞。這個故事體現了孔子對損益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強調了謙虛和不斷自我減損以獲取更大益處的道理。

 2. 呂不韋的“奇貨可居”與益卦暗合:

 呂不韋原是秦國的投機商人,在趙國都城邯鄲遇見秦王太子安國君的次子異人。異人在趙國作人質,處境艱難。呂不韋認為異人是“奇貨可居”,便花費重金幫助異人。他先賄賂監守秦太子的趙國大夫公孫乾,與異人結交;又到咸陽遊說華陽夫人,讓她收異人為嗣子。呂不韋在幫助異人的過程中,自己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從某種程度上,呂不韋的行為體現了益卦中“損己益人,最終自己也能獲益”的道理,他以自己的財富和精力為投入,幫助異人獲得秦國的王位,自己也成為了秦國的相國,實現了地位和財富的巨大提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3. 薛仁貴平定契丹與損卦:

 薛仁貴是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曾征伐高麗、契丹、突厥等地,戰功顯赫。傳說薛仁貴平定契丹時佔得損卦,這也與他作戰雖獲得勝利但損失不小的情況相契合。此典故反映了損卦中“損下益上,損益制衡”的思想,在戰爭中,必然會有一定的損失,但通過這些損失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戰略利益或政治利益。

 4. 李淵得敬德與益卦:

 在周易卦象解讀中,有“風雷益,李淵得敬德”的說法。唐高祖李淵起兵時將猛將敬德收於麾下,敬德的加入使李淵的勢力如虎添翼。這與益卦中“天降甘霖而地生萬物,其增益無窮盡”的含義相符合,象徵著李淵得到敬德這樣的人才,對他的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增益效果,也體現了益卦所強調的抓住時機、獲得增益的道理。

 5. 冉有佔得益卦:

 冉有是孔子的弟子,曾率軍擊敗齊國軍隊,但他為政時違背了孔子的教誨,孔子對此頗為不滿。冉有生病後佔得益卦,得知此病因慢師而致。這個典故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周易》卦象在古人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益卦所蘊含的道理對人們行為和命運的啟示。人們通過占卦來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未來的發展,同時也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和正義的標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