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年往事(第3頁)
此事雖惹得朝堂震動,天子震怒,卻在事後不久,韋皇后毒害中宗,李隆基等人發動政變,睿宗繼位,李伏蟬一事反而再無人關注。
“不敢,伏蟬年少輕狂,行事孟浪,倒是當不得什麼文名。”李伏蟬不卑不亢地回覆道,倒也回了一禮,此人雖作惡,但如今畢竟是蘇無名得頂頭上司,倒是不好叫蘇無名難做。
而李伏蟬心裡也確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文名,不過恰逢其會,盜用了那位如今年僅十一二歲詩仙的詩罷了,倒是對不起他了,或許日後,有所補償。
元來倒是個會說話的,即便李伏蟬語氣冷淡,倒也不見怒色,反而說道:“李郎君謙虛了,長安城自那以後,誰人不知李郎君大名,只可惜無緣一見,”元來稍頓,想了想又說到,“而且我還聽說,李郎君乃李元芳將軍之子,狄公之孫,這更是叫人心生仰慕啊!”
好你個元來,後面這句才是重點吧!李伏蟬也不搭話,還順手搶去了成乙手中最後一塊胡餅,成乙無奈一笑,倒也不曾說甚。
元來見李伏蟬不搭話,也不尷尬,反而對著蘇無名說到:“哎呀,蘇兄,李郎君前來,你也該知會我一聲啊,不然,我必給你們安排其他住處,怎麼也不讓你們住在這裡啊!”
蘇無名眼角抽搐,合著我一個人就讓我住這唄,雖心裡緋議,面上卻不顯,反而說到:“元縣令,伏蟬也是昨夜才到,又逢我暈倒,這才無人知曉,但也無需安排什麼住處,這裡清幽靜謐,已是極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元來顯得有些為難,瞥過眼神看了看李伏蟬。
李伏蟬嚥下最後一口胡餅,說道:“蘇阿叔所言正是伏蟬所想,此處甚好!”
到此,元來自討了沒趣,便不再多言,又跟蘇無名談論了些許公事,告辭離開。其中,便涉及道武大起一案卷宗被金吾衛等機關抄走一事。
蘇無名這才得空,拉住李伏蟬嚴肅說道:“伏蟬,你啊你,當年長安之事,多有不妥,就算你想棄官不做,也該上表天子,求得同意啊!你可知你一走了之,若真是龍顏大怒,怕是整個大唐都容不下你啊!”話語之間,焦急關切,似有後怕。
“是啊,小郎君,你可不知道,當年那事剛傳到武功縣,縣尉是寢食難安,深怕你出事啊!”蘇謙在一旁說道。
原來當年之事轟傳天下,蘇無名遠在武功縣也有耳聞,待聽得是李伏蟬時,便猜到十有八九或許正是那恩師之孫,焦急之際,寄出多封書信,長安、涼州等地均有,多日後,才各方傳來消息,宮中內亂,無暇顧及此事,而李伏蟬又隱匿江湖,不見蹤影,這才稍安。
李伏蟬自是知道蘇無名對他的拳拳關心之意,倒也不反駁:“阿叔放心,伏蟬不會了!”
蘇無名這才面容緩和,想起剛剛李伏蟬對元來的橫眉冷對,問道:“你好像不太喜歡元縣令!”
李伏蟬毫不隱藏,說道:“我觀此人,前倨後恭,自然不喜,而且,我久經江湖,形形色色的人見了不少,習武者本就靈覺敏銳,我一見他,便心生警惕,此人估計,大有問題。”
蘇無名追隨恩師,與李元芳也是故交,當年種種,險象環生,冥冥之中,或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預感,曾多次救他們性命,而作為當世武功最高的元芳,這種預感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此刻,聽得李伏蟬如此說,蘇無名心中多了幾分警惕,卻也仍勸誡李伏蟬:“我知你們習武有成者,冥冥中總有種常人沒有的直覺,但元縣令久經官場,難免有些官場中人的習氣,趨上欺下,倒也常見,你不可因一時之喜惡而影響對人的判斷,這是查案大忌!”
李伏蟬自然知曉,狄阿翁在時便時常教導他,不可因喜厭、好壞、善惡而亂其認知與判斷。
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一旦形成,便鑿不透,搬不走,遲早壓垮自己,也會壓垮他人。
李伏蟬認真行了一禮,“蘇阿叔放心,伏蟬謹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