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全村沸騰(第2頁)
這王嬸子可真是深藏不露啊!
這邊張村長跟趙族長宛如嚴謹的質檢員,在作坊裡仔細地檢查著收尾工作,王春花商談合作之事,他們都無暇去迎接。
最後幾處地方也檢查完畢,他們正打算去王春花家聽聽後續,剛走出作坊門口。
張村長就看見自己家小兒子張濤像個豹子一般朝作坊飛奔而來,邊跑邊扯著嗓子喊:“爹,快回家,太爺爺出事了!”
“哎呦喂!老張快去,快去,這裡有我。”趙族長急的推張村長,讓他抓緊時間回去看。
“什麼?啥時候的事情啊?”張村長如遭雷擊,扔下手裡的東西,像一陣風似的跟著張濤往家跑去。
“就剛才,大哥給抱回來的,說是王嬸子回來沒多久就出事了,趙爺爺看過說太爺爺太激動了。”張濤一邊跑一邊解釋著,倆腿倒騰的飛快。
“哎呀!千叮嚀萬囑咐,就說別去,別去,萬一消息不好給氣著,那可如何是好啊!”
村長心裡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無奈至極。
想當年,自己的爺爺年輕的時候,可是跟著里正爺爺一起歷經千辛萬苦,才逃難來到這小河鎮的。
來到這裡之後,好不容易才被分配到了三合村。
那時的三合村,可還不叫這個名字呢!只因為律法規定,每個村都必須有木匠與郎中。後來,把精通醫術的趙氏一族劃分過來,與他們共同生活,這才成立了如今的三合村。三合村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來。
聽說還有個叫十二聯合村的,也是因為姓氏眾多才起的這個名字。
他們這個朝代的國君,當初發家的時候,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自然也就不太在意名字背後的寓意了。
想當年,張定遠還是個十七八歲的青蔥少年,怎奈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百姓們苦不堪言,只能踏上逃荒之路。
張定遠所在村莊的村長也毅然決然地決定逃荒,畢竟若不離開,要麼服兵役,要麼餓死家中。
里正的爺爺孫全的父親正是村長,眼見天下大亂,他並未有起義之念,反而率領著村裡的兩百來號人一同逃荒。
兩位村長在逃荒途中相識,相處一段時間後,深感彼此都是仁義之士,於是商議著合併一起逃荒。畢竟人多力量大,四百來號人在一起,生存的幾率總歸會大一些,就這樣,他們踏上了共同逃荒的征程。
一路上,許多人不幸離世,待到在三合村定居時,存活下來的已不足百人。那時,李家剛剛奪得天下,無暇顧及這些農民,只得沿襲前朝的政令繼續統治。直到李龍登基後,才大規模修訂律法。而在太子監國期間,律法才逐漸走上正軌。
張定遠在三合村安家時身邊只有幾個兄弟還活著,老一輩基本都死絕了。張定遠是老大,看著剩下的幾個弟弟那是又當爹又當孃的操心了半輩子,才拉把了這麼一大家子人,所以這次怎麼著也要跟著一起聽聽結果。
張氏族人就這麼一個老祖宗,怎麼可能違揹他的意願。
“唉!”張村長進門就是長長的一聲嘆息,院子裡摘菜的孫氏看見他嘆氣,直搖頭,“回來了,爺爺在廂房裡,爹跟大磊都在裡面伺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