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景 作品
第243章 越活越像小孩了(第3頁)
就這樣,王春花不僅滿足了全家人的口腹之慾,更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了周邊許多地區的經濟蓬勃發展。
也就是從她這裡流傳出去的,“正月十五月兒圓,湯圓餈粑最是黏。”
所以,現在平景國,家家戶戶只要一到正月十五,就會做些糯米吃食,或者是去買些回家給孩子們,甜甜嘴兒。
在那古老而寧靜的村落裡,隨著冬日寒風的輕撫,田間地頭的小麥,似比月前又堅韌了幾許。
三合村家家戶戶的屋簷下,掛滿了珠簾,因著屋頂上的冬雪不捨這煙火人間,故而化作晶瑩的淚珠兒,快速從廊簷落下。
它們帶著歲末年初的喜慶,與人們述說著美好的未來。
今日正是好天氣,陽光熱烈,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在村中的磨坊,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正悄然上演。
三合村村民們正忙著打年糕,蒸米糕以迎接即將到來的元宵佳節。
在晨光初破曉,天邊泛起一抹淡淡的魚肚白時,家家戶戶愛操心的那些人兒,就老早起來了。
他們早早的把準備好的,器具材料都拿出來。
很快,空氣中瀰漫著糯米特有的醇香。
村民們身著樸素的粗布衣,現在三合村日子好了,可這些淳樸的人啊!
依然忘不了過去的艱辛,那些好的棉衣棉服,可捨不得幹粗活的時候穿嘞。
這金貴衣服,可別給勾到,劃破。
王春花把自己收拾妥當後,便也早早的過來。
她覺得自己來的挺早的,沒想到,還有比自己更早的。
就見廣場上,老老少少三五成群地,圍聚在一口巨大的石臼旁。
那石臼,歷經歲月雕琢,顯得古樸而莊重,彷彿是傳承了千年的技藝與文化的象徵。
王春花知道,這是手工製作產生的效果。
在這個年代,這些物件兒,沒有那些現代化切割痕跡,加上這些智慧的鄉親們,喜愛雕刻些寓意美好的圖案,就顯得越發古樸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