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建木不周

第451章:建木不周

 羅星也沒指望搞明白所謂的兩黃神獸是什麼,只是接著觀察了一下兩黃部落的生活方式——

 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山下的部落更加簡陋原始,基本就是狩獵採集,而且,勞動的主力是女性和小孩,成年人主要工作還是巡視周長近五千公里的山腰地帶,防止山下的人偷偷上山。

 羅星也失去了繼續觀察的興趣,朝著山頂飛去。

 這時候,羅星忍不住吐槽一句:“斷裂的不周山高五千公里,難不成,那時候的天地之間,只有一萬公里?”

 黑羅星嗤笑:“切,你默認水神共工撞的是半山麼?如果他當時撞的其實是山腳的部分?”

 羅星愣了一下。

 別說,還真有可能……

 畢竟,在直徑一萬公里的地球上,最高山峰也才八公里,而在這個和地球直徑差不多的小世界,五千公里高的不周山“殘骸”直愣愣矗立著,看上去確實高得離譜,但放在土地無限廣闊的上古洪荒時代,五千公里,或許真的只是不周山撐天柱的……底部!

 這場面,想想都壯觀!

 可惜,羅星無緣得見,暫時也無心無力去探究後來的歷史變遷。

 現在,羅星只想找到一處風水寶地,一些天材地寶,順帶,幫南海部落帶一塊石頭回去……

 羅星不記得地球上各種版本的《山海經》對不周山的描述是什麼,但隱約記得,這山直通天界,高處肯定是非常寒冷,堆滿積雪的,但眼前的不周山,高五千公里,卻沒有一點積雪。

 實際上,整個不周山界的氣溫,都處於春夏之交的區間,沒有暑熱,也沒有嚴寒,非常適合漁獵採集,當然也適合農耕,只是這裡的人似乎沒那個興致。

 不周山的“山腳”部分,也就是最下面的一百公里以下,植被還算茂盛,但到了上面,植物就很少了,只有暗青色的山體,之中夾帶著少許的異色。

 整座山,確實像是斷掉的天柱。

 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周山”這個名字也有歧義——不周,就是不周全、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是說,這是一座不完整的山。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撐天之柱,不周山是在被水神撞斷之後,才變得“不周”,還是說,之前就叫不周山?

 如果是撞斷之後才叫不周山,那麼,撞斷之前叫什麼?難道就叫天柱?或者,叫周山?

 如果是撞斷之前就叫不周山,那麼,一座不完整的山,如何能夠承擔“撐天”的功能?

 這些問題,山下的人都回答不上來,羅星也沒有深究,只是不斷往上飛,直到接近山頂——準確的說,是斷口……

 山頂氣溫確實有點低,甚至到了零度以下,能夠將普通的水凍成寒冰的程度,但這裡是修仙世界,空氣中就算有水蒸氣和水屬性的仙氣,在仙氣的干擾,以及沒有冰屬性仙氣的情況下,並沒有結冰。

 所以,不周山頂之上,寒風徐徐。

 羅星對於山頂的斷裂倒是挺感興趣,甚至想找到當初水神撞擊的位置——儘管已經過了數十萬年。

 在地球上,就算是百萬年千萬前的隕石撞擊,都能保留下來,更何況這裡才過了幾十萬年。

 地球上比較著名的隕石撞擊坑,比如那塊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大概十公里長寬,在地球上砸出了一個接近二百公里的巨坑。

 那麼,上古時代的某一任水神共工,撞斷了直徑接近一千公里的撐天之柱——不周山,又是個怎樣的壯觀遺蹟?

 羅星所處的位置,是對應著山下南海部落的不周山南端,只看見山頂斷裂後各種參差不齊、犬牙交錯的裂口,就像是被強行折斷的石棒,或者說,木棒——但也不太準確,一般石頭斷裂口相對平齊一些,木棒的話,會有各種細碎的木刺,而眼前的不周山頂,沒那麼平,也沒有高高豎起的尖刺……

 也就是說,從斷面上來看,不周山的山體材質,介乎於石塊和木頭之間。

 瞬間,又有一個大膽的猜測湧上心頭——不周山,是通往天界,或者說神界的通道,而羅星在凡間,也接觸過另一個直通天界的存在——建木。

 理論上來說,兩者都有相似的功能,且,兩個都“斷了”。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不周山,就是建木?

 準確的說,連接天地的建木,在“絕地天通”之後斷裂了,人間的凡人就無法再與神明共同生活了,那是遠古、上古、荒古時期的事情。

 建木斷裂之後,剩下的部分,就成了撐天之柱不周山——這就能解釋,在水神共工撞擊之前,它就已經“不完整”了!

 當然,那時候的不周山,依然非常高大,就如同一根頂樑柱,頂起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