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跟廟會
其他幾個老漢也都再三囑咐,要紀老爺子給自家留種。
只有跟在紀老爺子身後的紀老六不說話,一副笑而不語的樣子。他知道,不用他說,他哥一定第一時間會給他留種,就像這次點豆子,只要他家張嘴,他哥家就沒有不帶他,不教他的。
這就是親兄弟,啥好事絕對不落下他,稍微有點能力,就幫扶一把自家兄弟。
自此以後,牛家莊以及周圍的村子就慢慢傳開了,說老紀家有麥茬免耕點豆子的技術,豆子長勢比翻地用耬車種的豆子還好。
不過也有一些人存有顧慮,怕這樣種出來的豆子,只長稈不結豆莢,準備等收完豆子再看看。
無論種地的收成如何,夏收過後對於孩子來說,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有廟會跟,有大戲看。
慶州府管轄地方大,每個地方的廟會時間不一,有正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的,還有臘月的,但是在寧平縣,廟會主要都在七月。因為這個時節,有新糧下來,大家不用擔心捱餓,而且七月有個重要的日子——“七月七”。
“七月七”不光是年輕人乞巧的日子,在西北來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祭祀、祈雨。
西北本來就天旱少雨,大部分靠天吃飯,老百姓為了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這一天會“請神”“祭神”,來祈福迎祥。
在寧平縣所有的廟會中,以蓮花河廟會最為盛大,因為那裡有個幾百年的娘娘廟,以前又叫“后土廟”。后土,即土地之神,“娘娘”是寧平縣一帶對女土地神“地母”的一種俗稱。
據說這個娘娘廟的祭祀延續已久,按照上古之禮,需要地方長官出面祭祀天地諸神,所以蓮花河娘娘廟香火旺,廟會也盛大無比。
每年縣裡的有錢大戶會輪流坐莊,在蓮花河娘娘廟擺戲臺,開大戲,要連續唱上三天才罷。
由於一年中只有這麼一次重大集會的機會,對於生活單調枯燥的莊稼人和孩子來說,這個機會顯得尤為珍貴。因此,大家都會不辭辛勞,摸黑趕路前來跟會,甚至有些離得遠的人還會背上鋪蓋過來,露宿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