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散人 作品
第436章 說造紙(第3頁)
霍正廉點點頭,紀永靈家裡的情況他早在霍志遠頭一次上門時就派人打聽過,所以她家後來收養了兩個娃娃的事,他也知道。
畢竟是自己那個單純的傻兒子認得朋友,他這個老父親不得不私下給把把關。
“信州府啊!大江邊上,確實是人傑地靈的地方,連四紙、毛太紙倒是都出自那邊。”
霍正廉點點頭道,“既然你悉知這造紙的過程,那你應該知道,這造紙時需要一種紙藥。不然這紙造出來黏度不夠,形散而少,而且紙張粘連在一起撕不開,不好成型分揭。連紙坊的大師傅都說,‘沒紙藥,莫幹活’。但是我們這裡不長這種製藥的原材料。”
紙藥的重要性紀永靈當然知道,造紙術的發展改良可是寫進了歷史書的,古代最常用的紙藥是楊桃藤汁,加入楊桃藤汁作為紙藥,可是推動造紙術發展的重要一環。
所謂紙藥,是把楊桃藤或者黃蜀葵根等植物的莖、葉、根,經過捶搗、水浸、揉搓等工序進行加工,調製而成的黏性液體。可以起到懸浮紙漿纖維,分散漿料,控制漿料濾水速度,從而達到分層紙張的作用。
安徽產的上好宣紙就是加入了楊桃藤汁,所以這種宣紙質地細膩、柔韌性好,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不過,因為古人對一些手藝技巧的關鍵環節視為不傳之秘。即使要傳授,也是傳兒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以此來保持自家技術的壟斷性。
所以想要破解或者複製他人技藝,難度可謂極高。
因為紙藥在手工造紙技術中具有神秘的色彩,所以寧平縣造還魂紙的紙坊不知道這藥紙是何種東西,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