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散人 作品
第480章 舔碗(第2頁)
但是她的心裡也知道,楊氏他們是經歷過饑荒年饉的。
在那“樹皮草根,俱已食盡。人相爭食,死亡枕藉;山羊野鼠,均已啖罄”的年月,一把糧食,就能救活一個人;一個饃,就可以讓人自賣自身;一碗糊糊湯,可以讓一個人去殺害他人。
還有什麼能比糧食更重要的東西?
紀永靈直到來了這個時代,看多瞭如今的世道,才對老人家舔碗這一舉動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也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員同志所說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這句話所包含的意義。
即便自己不舔碗,但不代表她就瞧不起這個行為,認為這樣做很丟人。相反,她尊重每個珍惜糧食的人,無論是什麼方式。
所以,她每次吃完飯的碗裡,連一個饃渣渣都不會有。她已經不是後世的她,每日在地裡刨土的她,深刻地知道種地有多艱辛的,所以她是絕對不會糟蹋糧食的。
先前,因為趙財主分別要在聾奶家和鐵蛋家吃飯。為了不讓趙財主笑話窮里人窮,紀永靈曾叮囑過兩家人,不要在趙財主面前舔碗,省得被嘲笑。
但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紀永靈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保護村裡人的自尊,尤其鐵蛋和聾奶家的幾個娃娃的自尊。
越是窮人家的娃娃,自尊心越是強。她想讓村裡人在趙財主面前抬起頭,挺起胸,大大方方展現自己,不露怯,所以才給了這個建議。
但是,這個建議在聾奶孫女看來,她覺得一定是紀永靈認為舔碗是一種窮到根本的表現,是一種丟人的行徑,所以才不讓她奶舔碗的。
從那時起,這個小女娃就特別想讓家裡的地裡多打些糧食,讓家裡的日子好過起來。那樣,以後她奶就不用舔碗了。
紀永靈當然也知道聾奶的孫女是誤解了她的意思,但她沒有解釋。
與其解釋,不如好好帶領大家種地,讓地裡多長莊稼,多打糧食,這比任何解釋和承諾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