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欺君罔上
京城,隆慶帝閱讀完王子騰的奏摺,陰沉的臉上多出了幾分喜悅。
“好,好啊,王卿果真不負朕望!”
“來人,封賞王家……”
隆慶帝話說到嘴邊,又停了下來。
“算了,國庫空虛,還是等平叛歸來再一同封賞吧。”
隆慶帝又坐了回去,目光投視到另一份奏摺。
“三百萬石糧食……”
董沉在奏摺中陳明利害,表示山西之亂的根本在於缺糧,今年大旱,百姓顆粒無收,這才起義造反。
只要有足夠的賑災糧重拾民心,再加之以堅城防守,時間一長,賊軍自亂,不需要大規模作戰便可平定山西之亂。
隆慶帝看著這份奏摺,眉頭緊鎖。
他發現了很多疑點。
第一,董沉說山西大旱,可是山西官員卻並沒有上報任何有關旱情的奏摺。
第二,去年全年豐收,又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新政,百姓家中理應糧米充足。即便真的大旱,百姓也應該能堅持下去才對,為什麼會活不下去造反呢?
第三,董沉要三百萬石糧食,可隆慶帝清楚的記得在康寧年間,山西也曾爆發過大旱,當時負責賑災的張庭正只要了一百五十萬石就成功安定了山西亂局。而現在,董沉卻要三百萬石!
“召戶部尚書崔樞!還有鄭敬山。”
隆慶帝宣道。
鄭敬山是前任山西布政使,主管山西的民政和財政,包括田地、戶口、賦稅、俸餉及整個官錢支用等事務,屬於是山西地區名副其實的二把手級別的人物。
山西之亂爆發後,鄭敬山僥倖逃脫,本來隆慶帝是想治其死罪的,不過因為有著程大學士為其求情,這才免除了一死,只革除了其布政使的官職。
如今召鄭敬山,自然是為了詢問其山西境內的實際情況。
很快,戶部尚書崔樞和鄭敬山趕了過來。
隆慶帝將董沉的摺子交給二人查看,然後嚴肅問道:
“鄭敬山,你老實交代,朕問你,山西之情究竟如何,董沉言山西大旱,可是實情?”
鄭敬山聞言跪在地上,身體顫抖著,表現出十分恐懼的模樣,但實際上其內心相當冷靜。
做官做到他這個位置,冷靜是最基本的政治素養。
鄭敬山清楚,絕不能將實情告訴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