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會試進場
會試每三年一次,通常在三月舉行,此時京城正值春季,這也是“春闈”這一詞的由來。
會試在京城貢院舉行,由禮部主持。參加會試的考生主要是各省的舉人,即通過鄉試並獲得舉人功名的人。會試的科目和內容與鄉試類似,主要考四書五經、策問和詩賦。但會試難度更高,要求更嚴,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時候的政治,敏感度和才學的重要性不分伯仲。會試的考題由皇帝親自審定,以確保公平和權威,當然,會試的主考官、副主考官的任命也是皇帝拍板兒。畢竟會試之後就是殿試,能過了會試的基本就預定了進士的功名。到了殿試,除非你在大殿上罵皇帝,或者在大殿上公然脫了褲子拉屎,只要文章裡不犯忌諱,基本都會順利成為一名進士或者同進士。會試分三場進行,和鄉試一樣,也是歷時九天,每三天一場。第一場考四書五經,第二場考策問,第三場考詩賦。每場考試結束後,試卷由考官密封編號,再由另一批考官閱卷,以確保儘可能地杜絕徇私舞弊。其實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幾個人敢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整活兒的,除非他比皇帝大。但皇太后不幹政,也不會將手從後宮伸到前朝,給自已親兒子找不痛快。沒錯,現在大周的皇帝和太后是親母子,沒有什麼庶皇子養在嫡母膝下的狗血劇情。畢竟,現在的大周皇帝趙雍是開國皇帝,在當皇帝之前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商戶之子。太后當初是下嫁,畢竟歐陽家出了不少讀書人,士農工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也是大周皇帝趙雍上臺後,商戶之子才有了參加科考的機會,當然,也不是所有商戶都行。對於家財數量,和具體從事哪方面的生意也有要求。只不過蔣小七他們家屬於地主鄉紳,真是沒做過什麼生意,家裡的鋪子只做出租,沒有參與過實際的經營。雖然家財不止萬貫,地主就是地主,沒經商就是沒經商。家裡出了舉人後,就是耕讀之家,徹徹底底的“農”,清流到底。現在是允許,誰知道政策什麼時候就變了?所以蔣家沒人想著經商。還是謹慎沒大錯,他們家就算不是徹徹底底的“無產階級”,那也絕對不是“商人階級”、“大資本家”階級!咳咳,扯遠了。接著說會試。相信經常看科舉文話本子的朋友們都知道,會試第一名是會元、第二名稱亞元。那麼第三名呢?很少有人提到第三,其實第三名就是叫“三元”的,不是三元牛奶那個三元!但是此“三元”和“連中三元”的三元有時會被混淆,所以漸漸地,很多人就只提會元、亞元,漸漸忽視了第三名的“三元”。第三名之後通過會試的都稱為貢士,有資格參加最後由皇帝親自出題的殿試。會試的錄取比例同樣很低,全國的舉人需要在這九天爭奪為數不多的貢生坑位。會試是每三年才舉辦一次全國性質的考試,每次能出三百個貢生,平均到一年就一百。雖然鄉試也是三年一屆,可是鄉試是以省府為單位的,大周有大大小小十幾個省府。這十幾個省府每三年都會新增幾千舉人,三年又三年,積攢下來,大周舉人數量已經過萬。拋去那些年紀太大的,無心繼續科考的,還有覺得自已學問火候不到的沒來京城。 能來京城參加會試的,沒有一萬,也有九千了,這都一屆屆鄉試的積攢下來的。這些人裡面有些也不是頭一回進京了,這一點,看他們輕車熟路的找到了三年前租住的小院就知道。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二進宮”甚至“三進宮”了,這也很正常。要不怎麼會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之說呢?意思就是說,你五十歲考上進士都是很不容易的,是“少進士”。像蔣地主這樣,年近花甲的老者也不是沒有。考了一輩子,學了一輩子,沒有登頂最高峰,總是有遺憾的吧。只不過在舉人的數量只增不減的情況下,會試的競爭也只會越發激烈。從二月進入三月,蔣家的氣氛也從緊張逐漸變得輕鬆。這是蔣小七有意而為,一根弦繃得緊了,總會有斷的時候。該放鬆的時候得適當放鬆才是,何況自家還是“五根弦”。薛栩也在徵詢了薛夫人的前提下,又包袱款款地住回了蔣家。對此,蔣家人自然是歡迎的,非常時期嘛,大家還是在一起踏實。因為都不是外人,蔣小七也就沒那麼多顧忌,最後給五人使用了一次健腦丸。當然,還是五人每人分五分之一,這次是包在了餃子裡。還是蔣小七親自制作,親眼看著幾人將每人五個的水餃全部吃下肚兒才滿意地收了碗筷。李海生和蔣曦月就差迎娶這一步了,薛栩也準備會試之後就進行下聘這個環節。蔣小七看著自已的附屬系統從四個變成五個,嘴角有點壓不住了。他可沒有牛不喝水強按頭,一切都是雙方自願,長輩之命,媒妁之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直裝死的系統這個時候也來拍馬屁:“宿主真是英明神武,無心插柳柳成蔭啊!潑天的富貴這不就要找上宿主大人您了嗎?作為您忠實的盟友,統子也不能吝嗇。這裡有會試必不可少的考場考場套餐,免費送給宿主,也算統子對五位考生的前期投資!”蔣小七閉著眼躺在床上,在自已的自習空間查看系統白送的筆墨套盒。有了前幾次系統提供東西的經驗,雖不能說這是極品,但肯定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就算不能如他那柄無憂筆那麼厲害,也一定不是書坊那裡買來的大路貨能比的。試了一下,果然,這筆觸簡直——縱享絲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五套筆墨也算是一點助力了。睜開眼,五套筆墨果然就直接放進了玲瓏空間,蔣小七將東西全部取出,直奔書房。三月初八,會試進場。蔣家、薛家、董家、李家都沒有準備馬車,畢竟自家距離貢院也就二里地。大家溜溜達達就走過來了,還不會有“堵馬車”的風險。只不過在會試進場這天,蔣小七看到了一個令他、令蔣家意想不到的人。這人怎麼會參加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