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煌言

 蕪湖城外,長江上。

 數十艘草撇船在江心拋錨,無數面火紅的明軍軍旗飄揚在戰船之上場面蔚為壯觀。

 草撇船又叫哨船是福船的一種,本身屬於中小型戰船,只適合於近海作戰,如今開進長江無法停靠在碼頭上,只能停在江心,靠小船擺渡人員上下船。

 王克眾人押著王有德來到江邊,早有一艘鷹船等著他們。

 因船身太小,坐不下這麼多人,船上明軍只讓王克一個押著王有德上船。

 鷹船外觀“兩頭尖翹,不辨首尾”,特點是“進退如飛,機動性強”,只一盞茶功夫便來到掛有“大明兵部尚書張”旗幟的旗艦船下。

 從甲板上吊下纜繩將人吊上船,接著便有士兵從王克手上接過王有德。

 王克則被帶入船艙中,在這裡他終於見到了這位歷史上著名的儒將、愛國詩人、民族英雄---大明兵部尚書張煌言。

 對於張煌言,王克的內心對他還是充滿敬佩的。

 在短短二十餘年的南明史上(明鄭未計入在內),張煌言可能並不如鄭成功、李定國、孫可望甚至史可法、閻應元這麼出名,但是在其20餘年的抗清鬥爭中,歷經艱難險阻,即使在各種絕望的情況下仍然抱有堅定的信念,始終以光復大明為已任,處處以大局為重直至被清庭所獲壯烈殉國,後世評價為“幾乎是一位無可挑剔的完人”。

 遺憾的是張煌言立志想要光復的大明終其一生,卻只是一場鏡花水月,在其被捕之後曾有清庭大員來勸降,他只是淡淡回道:“父死不能葬,國亡不能救,死有餘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而後慷慨赴死。

 後世“煌言亡而大明終也”便是對他一生最高的褒獎。

 王克看到這位大明最後的忠臣此時就坐於自己眼前,只見他顴骨高聳,臉龐瘦削,眼神中帶著一絲悲愴深遠,也許在他的內心裡早就清楚復興大明希望渺茫,但他的信念告訴他,前途雖堅,卻一往無前。

 “卑職王克拜見本兵大人。”

 王克依明代規矩給張煌言跪下磕頭行禮。

 其實作為一個現代人,磕頭顯然是不太讓人容易接受的,但是對於張煌言這樣一位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功名的民族英雄,王克卻認為是跪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