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詞 作品

第143章 是,長公主殿下(第2頁)

 

直到始皇帝時,出了一人,名叫倮,他以牧業發家,名下駿馬千匹,牛羊數以萬計,憑藉養殖業做到富甲天下的地步。始皇帝對其大為讚賞,特意給他封爵。此後這裡沿襲了牧業這個傳統強勢產業,可謂名聞遐爾。

 

壞處就是即便是在城區,也總是能聞到牛羊糞便的味道,讓法正這個世族公子頗為無奈。

 

法正此行是被長公主殿下所召,至於為什麼召他,暫時還不知道。

 

靠近戒備森嚴的縣衙,守衛見是他,紛紛打起了招呼,法正公子雖然還沒有正式的職司,可隨行觀政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可以在很多部門行走混個臉熟,大家都知道他是小徐郎官最喜愛和用心栽培的後生晚輩。

 

“長公主殿下心情好像不太好,難得對女官發了脾氣”,他們這麼告訴法正,“法正公子可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觸了黴頭。”

 

“.”

 

聞言,法正卻有些疑惑了。

 

因為主要研習兵法,這幾個月,他大部分時間都泡在軍營裡,偶爾去幫著審審案子,少有見到長公主殿下的時候,可即便如此,劉營依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穩,冷靜,明智,精力旺盛。

 
除了會偶爾暴露出缺少常識的一面,長公主殿下基本上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執政者,區區一個縣的政務處理起來得心應手,幾乎從來沒有見到她發怒,這種皇室才能培養出的天生權力動物,會因為什麼事情發脾氣呢

 

他拱手跟守衛道謝,大步走進縣衙。

 

剛進門,便感覺到一股沉重的低氣壓盤旋空中,侍立在旁的女官個個眼觀鼻鼻觀心,不敢稍有異動,心中的疑慮更加重了三分。

 

要知道,劉營因為自小就受女官和內宦照顧,對下人一向極為親和優待,在烏氏族縣是出了名的。

 

“法正”,見他來了,劉營頭也不抬地問道:“孟達的案子審的如何了”

 

提起這個,少年卻是難得心虛起來——孟達的案子還需要審嗎那是他主動告訴自己的,而且是稍微一套話,就竹筒倒豆子般地交代地一清二楚,而且呂布也確實很快就去了阿陽縣,鬧出的動靜根本就做不得假。

 

證詞證據俱在,這就是個鐵案,怎麼也不可能審出別的樣來的。

 

可按照法正的性格,有怨固然必報,有恩也是必償的,是以他用律法不完備來稍微拖延一二,希望此事能有一些變數,不管最後是罰沒財產抵死罪還是砍手砍腳,至少能保住好友一條命,大不了他以後養著孟達一輩子,也算是償還他對自己的恩情。

 

何況徐嘉樹走之前的命令也有一些轉圜的餘地——只讓他來審,而沒有讓他執行,是以法正審完之後,依然沒有對好友處刑,只是嚴加關押起來。

 

“徐尚書臨走前讓在下審問,案情確鑿”,法正斟酌著回道:“但《薄落律》都是由徐尚書親自修訂,沒有其他人立法的先例,所以孟達如今依然在押,具體如何發落,還要等候徐尚書從朝那縣回師再說。”

 

劉營沒有回應他的話,只是專心把手中的竹簡批註完,然後放到一邊,抬起頭盯著法正強作鎮定的臉看了許久。

 

那張端莊若神女的臉上佈滿了無上的威嚴,目光所到之處,所有人呼吸為之一滯,生怕被這雙洞察人心的眸子盯上。

 

法正額頭冒出冷汗,喉嚨發澀,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他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長公主殿下看得清清楚楚。

 

“徐子茂來信了”,劉營淡淡道,在所有人裡,也就她始終連名帶姓地喊徐嘉樹,聽起來卻一點不生疏,“問我孟達有沒有被處置,若是罪不至死,可以派去北邊的塞垣戍邊,戴罪立功。”

 

自己期望的轉變如願發生,可聽到這話,本應該鬆一口氣的法正卻半點也高興不起來,反而嘆了一口氣,很快明悟了自己被召來的原因。

 

害得長公主殿下發怒的人找到了,就是帶帶帶師兄

 

不對,是孟達。

 

若是長公主真準備照辦,只需送一封公文過去就夠了,何須特意把他叫過來呢

 

照這個情況看,孟達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你怎麼看”,不等法正開口,劉營便繼續問道:“既然案情確鑿,孟達又還沒有被處置,那該如何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