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不吐不快!(第2頁)
“據說焦和正在與客人清談”,劉備閉目養神了好一會兒,終於睜開眼睛,“等晚些我再去求見。”
這話多半還是安慰兩個兄弟,想進焦刺史的門,沒有個正經的士族出身的話,連想都不要想。而且非得是名揚天下的人物才能得到他正眼相待。
像劉玄德這樣的出身,說刻薄一點,在焦和眼裡就是隨處可見的小嘍囉而已,不值得跟他浪費時間。
換成早些年初出茅廬的劉備,大概率是不會留在焦和麾下受這種鳥氣的——好歹也是白手起家,在涿郡混成一方社會大哥的人物,雖然面上威嚴沉穩,心中卻是實實在在的養著三分惡氣。
幾年前擔任安喜縣尉的時候,前去拜訪督郵卻不得相見,與這次受到同樣的輕視,他可是大步闖入,解開自己的印綬掛在督郵脖子上,將那廝綁在樹上捆起來狠狠地抽了兩百鞭子之後瀟灑離去。
若只是又遇到了廢物上司,大不了再來一次棄官不做就是,反正如今世道紛亂,有手下這群早年聚攏的弟兄在,天下哪裡都可以去得,不愁沒地方建功立業。
只是眼下青州這副情景,著實讓人不忍離去。
“清談清談,清甚鳥談”,張飛聽到這個詞就來氣,“國事就壞在這幫大言不慚之輩手上!”
作為副使,徐嘉樹坐在下首位上,他旁若無人地打了個哈欠,一雙手趁機不安份的伸向了身旁另一位副使.
“啪!”
一聲清脆的響聲,他的手被準確地打落下來,然後對著呂大小姐嬉皮笑臉,不出意料地招來一個鄙視的白眼。
沒辦法。
徐嘉樹朝上首的孫資和焦和瞄了一眼,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太無聊了,只能犯賤玩。
話說到底是誰在喜歡清談這種事情啊
原本還對所謂的名士風流抱有某種幻想的徐嘉樹如此吐槽道。
一般認為,清談脫胎於清議,原本是選官任人時採取的一種考核標準。簡單來說,就是候選人交際圈對其的社會評價,這個評價越好,得到徵辟察舉的概率就越高。
當然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參與清議的,評價者實際上要用名聲和信譽作為擔保,確保自己的話是有分量的,所以非得是頭面人物不可參與清議。
最開始的評判標準還是很清晰的,所謂“經明行修”,就是看道德看學問,若是候選人評價不錯,就會得到“風謠”和“題目”,類似於稱號,可以裝備的。
什麼“關西夫子”、“五經無雙”、“雲中白鶴”之類的
而經過黨錮之禍後,清議便轉變為清談——官都沒得做了,作為選官基礎的清議也就失去了實際作用,變成了類似於小圈子八卦或者討論奇思妙想的活動。
打個比方,就是從任職公示變成了論壇吹水。
比如漢末著名版寵禰衡就曾經怒噴荀彧是個小白臉,趙融活脫脫大胃王;孔融還發表過“孩子只是在母親肚子裡待幾天,出了孃胎就和母親沒什麼關係”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
到魏晉風氣再收緊,清談就徹底脫實向虛,走向玄學討論了。
不過若是焦和與孫資真的在聊士林八卦也就算了,徐嘉樹還能聽著打發時間,可偏偏這個書呆子一本正經地聊什麼《尚書》、《周易》,這就是純純的浪費時間了。
坐分主客,辯分通難,和孫資交流了半天《周易》考據之後,焦和總算是心滿意足——在青州打了一整年的(敗)仗,好久沒有這麼暢快地聊過天了。
這裡多是些粗俗武人,哪裡比得上太學出身的士人看著順眼。
他端起茶,裝模做樣的吹了兩口,總算是開口問起了正事,“不知天使來此有何貴幹”
“來找使君借一個人”,孫資忙斂容答道:“望使君不要吝惜英才,讓晚輩空手而歸。”
在他看來,連盧公都讚不絕口,這位叫劉玄德的人物一定不簡單,說不定要費一番口舌才能橫刀奪愛,所以才耐著性子陪這位刺史大人扯了這麼久的閒淡。
“哦”,焦和愣了一下,腦子裡過了一遍又一遍,也沒覺得有誰看著像個人物——還有英才
我咋不知道。
“呃”,他試探性地問道,“不知天使想要借哪位英才”
“劉備劉玄德,乃是盧子幹盧公的高足,正任高唐令”,孫資俯身向前,小聲道:“實在也不是晚輩要借,實在是盧公想念弟子,沒有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