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槑 作品
第313章 叫得古怪(第2頁)
已往北部來過多回的姜佛桑對眼前情景並不陌生,知道這是在轉場。
北部民眾雖也耕田,奈何土地不如南邊肥沃,於是半耕半牧,還是以放牧為主。而轉場正是牧民們的傳統。
熬過寒冬之後,家家戶戶的草料都甕盡杯乾,到了春日,新鮮飼草仍然短缺——這二季是一年中牛羊膘情最差時。
隨著夏季的到來,牧民們一刻也不願耽擱,驅趕著自家牛羊離開固定居所前往水草豐美之地。
這是一年中的大事,可以說每一次轉場都承載著牧民們對殷實富足生活的嚮往,因而哪怕要風餐露宿、長途跋涉也在所不惜。
往往清晨天還未亮時他們就趕著牛羊騎著馬出發了。轉場路程不定,若是幸運,一天便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有的牧群則需走上兩三天才能到達。谷尩
不過老牧民對哪裡能確保牛羊有食不完的新鮮牧草心裡都有數,很少毫無頭緒的東奔西撞。
到了目的地,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們就將在這裡安營紮寨、放牛牧羊,直到天寒草枯、風雪來臨,再帶著膘肥體壯的牛羊還有打到的草料返回居住地。
姜佛桑對這種生活方式感到新奇,蕭元度卻是司空見慣。
他說烏綢海以北,北涼人就是遊牧為生。
北涼降雨稀少,雨水極度缺乏,不適宜農耕,牲畜便是部民的唯一財富。所以比起半耕半牧,北涼人才是完全的逐水草而居。
為了適應更為高寒乾旱的氣候,他們的牧民也就不得不養成隨季節更替而不停轉移尋找新草場的習慣。
蕭元度就曾見過近千戶牧民、數十萬頭只牲畜一同遷徙的場景,實為壯觀。
姜佛桑抓住了他的話柄,就問:“你那幾年不是一直在洛邑?”
蕭元度看了她一眼,又看向側前方越來越近的畜群。
“北涼人當時在洛邑立足未穩,為了更好地制約各塢主,我們這些人就被送去了烏綢海以北的北涼舊都,”蕭元度嗤笑一聲,眼底流露出幾分不屑,“他們稱之為舊都,實際就是個老巢而已。在大塢主們接連不斷的抗議之下,後面幾年才轉到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