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老刀 作品

第208章 決定留在京航

 “哦,聽起來不錯嘛。”杜亦熵顯然對這份報告瞭如指掌,迅速翻到了性能測試的部分: 

 “那麼告訴我,你研發的這種下頜式進氣道最大的亮點在哪裡?或者,它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發揮作用?” 

 許寧心中微微一顫,感嘆杜院士的確目光敏銳。僅僅瀏覽了幾次報告,他就洞察到了這項研發的潛在價值。 

 “通過仿真模擬,我們發現新進氣道在高速飛行時比傳統研發更具優勢。 

 儘管改進版殲7的最高速度只有2.0馬赫,但我們仍對其在更高速度下的表現進行了評估。 

 結果顯示,在達到3.5至4.0馬赫的速度以及6度迎角時,該進氣道仍能保持超過0.73的總壓恢復率。 

 若針對高速性能進一步優化,效果會更好。” 

 “能達到4馬赫嗎?”杜亦熵憑直覺判斷,但具體的數值還得靠數據來說話。 

 “是的,我們的模擬顯示極限可達4馬赫。不過,對於更高的速度,現有的模擬技術已不足以準確預測,需要更先進的方法和設備。”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此研發仍有發展空間,只是受限於現有條件。 

 “關於應用前景,短期內或許可用於搭載液體燃料的超燃衝壓發動機,適用於3至4馬赫速度的導彈。 

 長遠看,若要發展超燃衝壓發動機驅動、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這項研發理念將是寶貴的前期研究基礎。” 

 杜亦熵聽罷,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那是在1996年,國內連亞音速巡航導彈的技術都尚未成熟。然而,這位大三組員已經在為超音速乃至高超音速飛行器打下技術基礎了。 

 儘管有人在做相關探索,大多停留在理論階段。但許寧提出的這個集成化研發,卻已接近實際工程應用的程度。 

 遺憾的是,當時國內航空工業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如此前沿的研究。 

 看到杜亦熵的表情變化,許寧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最終,杜亦熵放下手裡的報告,看向許寧問道:“小許,你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