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驚人的工作效率
姚美玲繼續說道:“在我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也曾嘗試過使用數字化方法來研發簡易飛行器,當時也碰到了類似的問題。”
她快步走到附近的黑板前,一邊講解一邊書寫:
“我們國家在飛機外形研發上通常遵循蘇聯的方法,即在完成空氣動力學構型後,用純粹的數學公式來構建整個機體的模型。
然而,歐漂亮國家則偏好採用參數化的幾何表示法,比如利用貝塞爾曲線來描繪飛機外形。”
她在黑板上迅速畫出一條貝塞爾曲線,並寫下對應的數學表達式。
“兩種方法都有其獨特之處。但如果研發師具備深厚的數學背景,那麼用數學公式可以實現更加精細的研發。
但是,當你們試圖用傳統的蘇聯研發方法配合從法國進口的CAtiA軟件時,就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
因為這樣的組合不僅操作起來困難,還失去了通過調整參數優化研發的可能性。”
姚美玲接著解釋道:“為了更好地利用數字化研發的好處,你們需要改變思路,運用曲面曲線理論來重塑研發過程。
這樣做不僅能提升研發質量,也會有利於後續的生產與裝配工作。”
講完這些,姚美玲輕鬆地將手中的粉筆放回盒子,轉身面對著眾人。此時,工程師們的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儘管他們都是頂尖學府出身,但在姚美玲清晰的指導下,他們立刻理解了接下來的方向,並迅速投入到新的任務當中。
“哦,對了,請記得把之前的空氣動力學模型發給我一份。”許寧急忙補充道,擔心他們會立刻刪除舊版資料。
“之前的模型?”林歐華疑惑地回應,“但你剛才不是說......”
林歐華困惑地轉頭看向許寧。
“調整研發的確不易,但我打算對現有研發進行流體動力學分析。只要你們的模型足夠精準,就沒問題。”
許寧解釋道。聽罷,林歐華露出了一絲寬慰的笑容——就像當發現廢棄的研發方案竟然還有用武之地時的那種喜悅。
“這個絕對沒問題,我們能確保模型的質量。”林歐華自信滿滿地說。
“順便問一句,你們那兒有關於A彈的空氣動力學模型嗎?”
這裡所說的“A彈”,指的是華夏從意大利引進的一種名為阿斯派德的遠程空對空導彈,它是華夏空軍中少數幾種能夠執行超視距打擊任務的武器之一。
“A彈的逆向工程並不是我們負責的,所以我們還沒有它的三維模型。”林歐華想了想說。
“不過,在將紙質版轉換成電子文件的過程中,我們保存了一些二維研發圖。”
“那也夠用了。A彈的空氣動力學建模相對直接,我自己來搞定。”
沒過多久,許寧手握兩張軟盤,坐到了靠窗的一臺電腦前。
由於數字化研發小組尚未取得顯著成就,所以並未受到太多關注,整個團隊包括林歐華在內也只有五名成員,機房裡還有很多空閒的工作站。
這時,姚美玲也在旁邊找了個位置坐下。
“你現在就要著手進行整機的氣動分析了嗎?”她問道。
“整個機體還不著急,那需要更多時間。我打算先從機翼部分開始。”說著,許寧迅速啟動了CAtiA軟件,並開始對模型進行初步設置。
很快,三個預先建好的導彈掛載點出現在了左翼下方。
鑑於大多數飛機研發呈軸對稱結構,加之當前計算機性能有限,他們通常只選取一半模型進行模擬計算。
“或許你可以用A彈作為案例給大夥兒做個示範。”
姚美玲提議道,回憶起初次遇見許寧時的情景,那時他就正在使用CAtiA為一架米格-21戰鬥機建模。
然而自此以後,她再也沒見過他展現出那樣驚人的工作效率了。
“好主意。”許寧答道。幾乎在他話音剛落之際,數字化研發組的其他成員便紛紛搬著椅子圍了過來,連提出建議的姚美玲都感到有些驚訝。
事實上,早有人注意到許寧那不同凡響的工作效率,只是出於禮節及避免造成誤會,大家才沒有立刻靠近觀察。
既然已經得到了正式許可,許寧便不再猶豫。他首先向大家解釋了離散數據擬合的重要性,指出這一過程可以通過插值或逼近兩種方式實現。
阿斯派德導彈,由意大利研發師打造,其表面形狀早已通過參數多項式描述,因此建模相對直接。
許寧著重講述瞭如何運用這些數學工具創建曲線和表面。
然而,他也提到,許多頂尖的數據參數化技術是歐美航空巨頭的秘密武器,他只能基於自身經驗和理解分享一些基本原則。
接下來,許寧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軟件通常使用四邊形來表示曲面,但對於三角形曲面,這種做法可能導致邊緣退化成點,進而產生零法線向量的問題。
雖然這在初始研發階段可能並不顯眼,但在後續結構研發中卻會成為重大障礙——一旦遇到零法線向量,整個組件的研發可
能就得從頭再來。
說到這裡,背後傳來一陣彷彿程序員面對舊代碼時的嘆息聲。
幸運的是,解決辦法很簡單:只需稍微調整三角形頂點的位置,使其變為四邊形,並確保變形處於可接受的誤差範圍之內。
聽完這番話,團隊中的四人立刻回到工作崗位著手改進,只有林歐華與另一位成員留了下來。
許寧回憶起自己曾經因類似問題而在殲轟-7A項目上花費數月時間返工的經歷,這段經歷讓他至今難忘。
好在目前林歐華他們的進度尚不算太緊張,調整起來還算容易。
隨著建模工作接近尾聲,兩枚導彈的氣動模型也已安裝完畢,林歐華好奇地問:
“常博士,您這次為我們演示建模,難道還有別的目的嗎?”
“確實如此,”許寧回答,“我打算採用Cfdcsd耦合技術來研究攜帶導彈時飛機副翼控制特性、機翼負載以及結構彈性變化。”
“可是,我們還沒有開始實際攜帶導彈飛行測試呢。”林歐華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