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更勝一籌
畢竟,殲8源自殲7的研發,繼承了不少問題,比如更換髮動機需要拆卸半個機身。不過,作為原型機,它採用了更模塊化的研發,簡化了一部分過程。
“我們借鑑了數字化研發團隊的方法,雖然硬件條件限制了直接採用,但我們實施了五站位的質量控制流程。”
何明解釋說:“每個站位都有專門的質量門檻,確保各環節無誤。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在該站位解決,否則不能進入下一階段。
現在,我們只需要完成四五兩個站位的工作,因此兩到三天足夠了。”
聽到這裡,楊知書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案。
就在楊知書準備做出最後決定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會議室的寧靜。
“楊總,中辦警衛部門有緊急來電。”
秘書匆忙通報。眾人頓時面露驚訝,這可不是個尋常單位會直接聯繫的場合。
“我去接聽。”楊知書說著便離開了房間。
轉眼間,試飛的日子到了。
許寧、楊知書和何明站在廠房前,注視著兩架線條流暢的飛機緩緩滑過。由於前幾天那個突如其來的電話,這次試飛將由04號機執行。
與僅更換了新引擎的03號原型機相比,經過全面升級的04號在性能上有了顯著提升。
付正國再次坐進了駕駛艙,擔任今天的試飛員。
儘管牽引車上有空位,但他們三人選擇步行跟隨飛機兩側,直至北陵機場跑道盡頭。前一天已經完成了滑行測試,今天的目標是全狀態下的首次飛行。
這是付正國第三次執行該機型的“首飛”任務,但這一次顯得尤為特別。
除了要完成一系列複雜的試飛科目外,還因為今天有一位重要嘉賓將親臨現場觀看。
隨著座艙蓋輕輕合上,付正國的目光掃向不遠處的塔臺。
“04號,準備起飛。”
他深吸一口氣,全神貫注於面前的儀表盤。
“04號,准許起飛!”
無線電裡傳來一個略帶陌生的聲音,語調緩慢而帶有明顯的江淮口音。
對於資深試飛員付正國來說,起飛流程早已成為一種本能。
啟動引擎、推杆,待轉速穩定後鬆開剎車,這一切動作都如行雲流水般自然。
然而這一次,在他習慣性地準備鬆開剎車時,驚訝地發現兩臺發動機的轉速已經穩穩地達到了約3/4的位置。
這表明新換裝的發動機穩定性有了顯著提升。
當真正鬆開剎車那一刻,飛機的表現再次驗證了他的直覺:
如果說之前試飛時感受到的是“輕盈”,那麼這次則是“強勁有力”。
用汽車來打個比方,就像是過去駕駛的殲8-3在加速時總要遲疑幾秒才慢慢降檔提速;
而安裝了新發動機之後,一踩油門就能立刻感受到車輛快速響應,順利完成降檔加速的過程。
雖然新發動機的總推力僅增加了1噸多,但其動力響應速度卻發生了質的飛躍。
完成了幾項基礎低空測試後,付正國終於收到了進行超音速飛行測試的通知——這是他自坐進機艙以來就一直期待著的時刻。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試飛員,他在地面準備工作期間就已經仔細研究過性能報告。
報告顯示,04號原型機所採用的新發動機,在2萬米以上的高空表現尤為突出,可用推力從不到4噸躍升至近6噸,足足提升了50%!
通常情況下,隨著飛行高度增加,空氣密度降低等因素會導致航空發動機性能下降,尤其在超過一萬米的高度時更為明顯。
因此,儘管海平面推力數據可以提供一定參考價值,但實際上不同發動機在高空中的實際表現差異可能非常大。
原先使用的渦噴14型發動機顯然在這方面表現不佳。
作為一款專為攔截任務研發的戰鬥機,殲8確實更注重高空高速性能。
但是這種優化是相對而言的,在與同時期國內其他機型比較時顯得較為出色;
如果放眼國際,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作為截擊機,速度至關重要。然而,殲8和殲8B的最大速度僅能達到2.2倍音速。
這不僅遠遜於能飛到3倍音速以上的米格25,就連以多用途為主的f-4和米格23,在最高速度上也更勝一籌。
此外,由於動力系統響應遲緩,即便達到最高速度,殲8在高空中的機動性依舊顯得笨重。
儘管如此,它作為導彈發射平臺還算勉強合格。
但是,殲8所使用的導彈種類極為有限,主要依賴於從楓葉國進口的約五十枚阿斯派德導彈。
付正國是少數幾位即使瞭解到新型號項目(如十號工程與十一號工程)後,仍認為繼續發展改進型殲8有其必要性的空軍軍官之一。
他曾在蓉城軍區服役多年,駕駛過殲6與殲8i等型號戰機。
該地區地形複雜,使得華夏空軍只能依靠位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基地全年駐紮。
雖然擁有高達5374米的高原雷達站可以提供早期預警,但面對南亞國家裝備的米格25r偵察機時,無論是航程還是速度方面,從蓉城或梨城起飛的殲7都無法構成有效威脅;
而殲8i雖有一定潛力,卻因緩慢的爬升過程難以及時攔截目標,往往只能望塵莫及。這種情況導致敵方活動更加頻繁大膽,有時甚至深入領空挑釁。
有一次,一位戰友試圖使用動力躍升戰術嘗試突破高度限制發射導彈時不幸遭遇事故,被迫退役。
因此,當付正國體驗到新發動機帶來的顯著改善後,他渴望儘快測試這款飛機的真實性能極限。
“準備開始超音速飛行測試。”
隨著塔臺指令重複響起,付正國按照慣例操作,左手緩緩推動油門,右手輕輕拉桿讓飛機進入輕微上升姿態。
他注意到引擎轉速錶迅速響應著每一次細微調整,即使開啟加力燃燒室時,所有參數依然保持穩定,給予他極大信心。
以往原型機為了確保穩定性需要花費20至30秒才能從中間推力過渡到最大輸出,但這次他僅用了一半時間就將油門推至頂點。
“已達到最大推力狀態。”
付正國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回地面控制中心,整個過程只用了大約10秒鐘。